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双语中学、德州五中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槐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50了,女人也就是30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1)、本文以“槐花”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和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第①段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富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②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3)、请概括文中“女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文章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那莽撞的17岁

       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我若是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查玛喜欢花。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你好!”我把花束递给她。或许是因为那捧花,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跟我一起赶牛犊吧。”她说。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还没有长出犄角的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主人。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查玛聊不完的话题。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它像是在吃嫩草,嚼着烙饼。

       “咯咯咯……”查玛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你……有空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我们来到河边。之前,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

       “我们赛船吧!看谁能拿第一!”看来查玛非常喜欢这游戏。

       “好啊!”当我的船要超过查玛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我险些掉进河里,一只靴子湿透了。

       “哈哈哈!”查玛嘲笑我。

       之后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查玛一定会成为我的恋人。我是多么想搂住她,轻吻她,只是这头牛犊一点都不懂得谦让,不让我碰她。我得想办法对付它。

       夏天来了。6月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带了一只旱獭来。旱獭肉用野葱熏香后真是美味。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肉去找查玛。

       “给!你吃旱獭肉吗?”她用洁白的牙齿将肉吃了个精光。可惜,肉就只有这么一点。

       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我背着哥哥的猎枪上了山。我看到一只旱獭在洞口附近悠闲地吃草。

       “哞,哞……”旱獭被牛犊吓回了洞内,又是这头牛犊坏了我的好事。

       我疯掉了,把瞄准猎物的枪口转向了牛犊。牛犊踉跄了几下,腿上流出了鲜血。此时我后悔莫及,向牛犊走过去。牛犊流着殷红的血跑远了。

       我终于有了收获,打算为查玛做一顿美美的野餐。

       去她家,她不在。再去,还是不在。我变得焦躁不安。

       “查玛呢?”我问道。

    “   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的女主人便 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哞,哞……”

       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牛犊都受了伤。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走出邮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谷雨

袁丰亮

①谷雨,这个散发着五谷醇香、略带温和潮湿的日子,让人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谷雨与渐暖的阳光一起,与春天飘落的雨滴一起,与万物生长拔节的自然之音一起,与鸟鸣合奏的旋律一起,踏着春风变奏的节拍,在温润如酥、曼妙清新中,轻轻撩开四月葱茏的面纱。

②谷雨回响着大自然的律动。首先敲动耳鼓的,是各种鸟鸣的声音,布谷鸟、花斑鸠、黄鹂、真鹊、啄木鸟、麻雀,高低起伏,清脆婉转。庄稼拔节、树叶生长、花影摇动、草木沙沙的声音藏在月色晃动的掠影里。

③静默了一冬的树木,枝头窜出翠绿的新叶,在风中摇摆。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绿茵茵的蒲草、芦苇、水葫芦,扎下深深的根须。鱼、虾、小蝌蚪浮出水面探头探脑,斑头鸭划动水面,拨动云影,白鹭、翠鸟、灰雁在河边飞起又落下,嬉戏觅食,寻偶择伴。

④“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迎春花、连翘、玉兰花、樱花、碧桃开得热烈。春风轻抚,柳枝摇曳,到处是朦朦胧胧、深浅不一的绿色。公园里,踢毽子的,抖空竹的,跳舞的,老人在草地旁小憩,孩子们跑跑跳跳,游戏玩耍。清和景明,瓦蓝的天空飘荡着风筝。游人穿行在幽深静谧的林间小径,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长廊。拾阶而上,登高远望,幽思怀古;俯瞰山下,寻觅诗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谷雨时节,春景初露峥嵘,斑斓的色彩揭开大自然的谜底,大地展开梦幻的画轴。

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地人的希望大都是从谷雨开始。农人筹划着播种计划,挑选五彩的种子,深翻耕地,堆积粪肥,忙着修理机械和农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此时的心情是跳跃的,心里盘活的生计是迫切的。农人活跃在原野之上,描绘着繁忙的春耕图。田间菜畦、村头小院,黄瓜、辣椒、茄子、豇豆……已纷纷露出头,芽须攀爬上密密的篱笆和高高的瓜架。

⑥各种农事活动到了紧要关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雨水增多,雨生百谷。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记得小时候,清晨,父亲起得很早,用独轮车将掺着草木灰的干柴草运到麦地,给麦苗盖上一层薄薄的柴灰。母亲则将余下的盖在菜园的蒜苗、韭菜上,给刚刚萌动的秧苗保温保苗、杀虫消毒,也给深埋地下的种子以温暖的呵护。

⑦古时没有日历、钟表、天气预报,一切都是百姓留心观察天地的征候,慢慢总结演化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是长期劳动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谷雨有三种物候:初候“萍始生”,意为浮萍开始生长聚集;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长大了,浅飞低翔;三候“戴胜降于桑”,寓意蚕妇勤行。按照传统习俗,谷雨时节南方禁渔、禁杀五毒,官员进行全国河湖大巡。北方采摘香椿、吃龙须菜;山西有贴禁符、祈愿的习俗;陕西渭南举行祭仓颉典礼。

⑧谷雨润泽着诗意之美。唐朝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南宋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留下宋时的审美意境。

⑨谷雨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标志,还是传承历史的文化符号,是时光记忆留下的底片。久居都市的人们走入田园,品茗雨前新茶,体会脱俗超然,收藏的梦想,如种子等待发芽。

( 文旅中国,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②然而,三沙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碧海蓝天,也不是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抗风桐。

③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也叫麻枫桐,它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⑤抗风桐?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片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

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棘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⑦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礁;正是以这样巨大的树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自身的倔强与从容。

⑧第二天早晨,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升起,我们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刚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⑨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帮助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⑪旁边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他表现突出,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⑫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赵述岛上,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⑬离开三沙时,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那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我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无比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⑭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选自《人民日报》2021.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是美人 薛舒

①外婆是美人,从对她有记忆起,我就这样认为。尤其是我小时候,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灭美的女人了。

②放学回家,刚进楼道,我就发现外婆来了。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炉子上坐着一口钢精锅,锅正留热气。我大喊:“外婆!”她扭过头,大眼晴笑盈盈,鹉蛋脸,墨绿色棉袄 罩衫正合身。“要吃肉汤团,还是黑洋酥汤团?”肉汤团自然好,可黑洋酥汤团也是好的,我纠结起来。她不等我回答,已替我决定: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 意,她还总是那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亚要的是,她来,我就能享用各种美食,这 一天,我便可拥有充沛的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就是头的吧!

③我的初中前生活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生养了七个子女,我的母亲是老大。有时我骑在小舅肩膀上去镇上的大礼堂看新上映的电影,有时下雨天被小姨背着送去幼儿园,有时外公下班回家给我带一个面包或者一卷山楂片……某日,外婆做的午饭是雪菜肉丝面,我不爱吃面,吸嘴生气,缠着外婆要吃别的。外婆捧着一大碗汤面看着我,大眼晴一亮,笑盈盈 地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要啊!”我大喜,“什么糕?”外婆不知从哪里摸出 一把量衣尺,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竹板糕,拿手来。”我缩手逃窜。她竟然还笑,笑 出了哈哈声,惹得阿姨、阿努们也哄然大笑。伴随着七八张嘴吸溜面条的声音,一家人倒吃 出了层出不穷的喝彩。教训小孩时也要笑着,这样的人总是美的。

④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开始臭美了。二姨给我织的巧克力色小毛裤刚完工,藏在外婆的  衣栅里,天气还不够冷,她们不让我穿。外婆开橱门的时候,一不小心露出了橱底的一片绚  丽。“那是什么?”我问。外婆干脆把它们拿出来,一件件抖开,缎子旗袍、织锦央袄、对   襟绸布短衫……她念叨着,略显粗糙的手里,那些漂亮衣服闪烁着丝织品细腻莱软的光芒。 我从未想到那些只在老电影里见过的漂亮衣服,会在外婆的衣橱里出现,这让我颇为吃惊。 外婆带着一脸神秘的笑:“猜猜这是谁的?”我脱口而出:“我的。”外婆又笑:“才不是你的,是我的。等你长大,要出嫁时,让你选一件。”我跳起来,扑向一条水红色绣花香云纱裙。 外婆一把搂起所有衣服:“不是现在,是以后,等你长大。”好吧,等我长大,就可以选择其  中的一件穿上,也做一回美人。可是,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才是最炎的那一个人吧!

⑤我愈发认定了外婆的美人属性,虽然,我从未听到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说她美。

⑥那一年,大舅从云南回上海。大舅要结婚了,婚房就是外公外婆那间宽敞的卧房。打扫婚房的那一天,外婆把大衣橱里的旧东西一样样搬出来,整理完衣橱,又整理红木镜台一—那张有着十多个抽屉和一面大镜子的桌子。外婆打开中间最大的抽屉,一本厚重的相册赫然躺在其中。外婆搬出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服片,穿白色婚纱的新娘,顶着一头发,鹅蛋脸光滑白嫩。她身边站着的新郎,是一位儒雅俊明、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我惊叫起来:“外婆,这个新娘是你吗?可是你身边的新郎是谁?外公吗?”外公竞是个美男子。这让我有些意想不到。那么帅气的他,什么样的女子能被他爱上呢?我第一次怀疑起外婆的美来,在我眼里一向拥有无敌之美的美人,似乎也难以做到与他般配了。 _

⑦外婆捏着抹布擦若镜台抽屉里积淀的尘埃,不自觉地哼起当年的老歌老调,眼皮一抬,目光像陷入热恋的年轻女孩。19岁的姑娘对未来的憧憬,除了美好,还会有别的吗?

⑧可是,生活似乎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很多年过去了,跌宕起伏的生活早早把外公磨成了一个愁容满面的小老头,却并没有把忧愁种植到外婆的脸上。外婆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眼晴依旧大,只是眼角布满鱼尾纹,鹅蛋脸也已松弛。凑近了,隐隐可闻到雪花膏的香气,刚烫过的短鬟发里夹杂若几丝霜白。这让她的美,竞带了些许克制与深沉。

⑨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外婆之于我有特殊的“美”的感觉。长大后,每遇需要送外婆礼物的日子,我都会挑选粉底、口红、面霜之类,她亦总是欢喜地接纳。在家族聚会的日子里,外婆常略施粉黛、浅笑清悦。偶尔,在我的鼓动下,她还会哼起那些老歌老调,声音自是已难婉转,脸上的表情却还是真挚与欢喜的——眼睛不再是玲珑的大,眼皮有些奔拉,目光却是酸然的,一副美人陶醉的样子。

【结尾A】外婆的葬礼,竟有几分祥和。果然是美人,因为美,离别也变得不再凄厉。就像在我小时候,她对着我奖盈盈地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

【结尾B】那天我们举家回老宅参加外婆的葬礼。外婆到底美不美?这已经不重要了。但我对外婆的怀恋将一直延续……

(选自《读者》2023年16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