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

(1)、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划线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几项是(    )
A、于畎亩之中(被选拔) B、管夷吾举于(狱官) C、必先其心志(使……痛苦) D、其所不能(益处) E、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F、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明白)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便扶向路,处处 B、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C、于畎亩之中/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D、过/……外患者,国
(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B、第一段开头连用六个事例,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羊祜传
        羊祜 , 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 , 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