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1)、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2)、作者对巴金先生怀有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散文《最温暖的墙》,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被粉笔灰吸得一千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客,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妙夏日,最喜蝉鸣

    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题记

    ①在成长的岁月里感受着人间冷暖,四季轮回,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繁茂,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对于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来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②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颗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似璀璨夺目的珍珠,闪现着彩色的荧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地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恰风和日丽,杨柳依依,它们唱响的每一首夏曲当之无愧都是天籁之声!

    ③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喜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我也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阴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每每细听都令我百感交集,时而感觉欢快顺舒心,时而伤感愁闷,时而又令人斗志昂扬,它就是这样用不同的歌声和旋律拨动着我心深处的弦,而田野里正逢瓜果丰收,飘香的时节!

    ④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暮色中,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⑤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其实缘于我对蝉的认识,那时很小对蝉了解甚微,也曾一度认为它的蝉声是冗长,刺耳的所以有些厌恶它,后来由恶转爱缘于一段电视视频,通过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它在里面曾述说道:“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历程,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就是短短这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底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能在繁花绿叶间引吭高歌的时候,它们的生命也快到了尽头。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从此对它有了一丝敬爱。

    ⑥千年沧桑,蝉就一直这样知了,知了地唱着不变的歌,歌唱美妙夏日,仿佛向人们诉说它们早已知晓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虽短暂却从不悲伤,在岁月不多的日子里,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的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也同时把它献给了美妙夏日。

    ⑦正如泰格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秋叶离开了枝头,就像生命告别了人世,但它们卑微的躯体后面却隐藏着清晰而丰富的脉络,那些曾经奔腾着对生命最真的热爱的鲜明的血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叶为宝

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②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和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③第一次来到三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这种树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⑤抗风桐?这是第一次听说的树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

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做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⑦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巨大的叶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生就的倔强与从容。

⑧第二天一大早,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刚升起,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据说,有关南海诸岛的潮涨潮落景、金戈铁马事、波涌浪卷情,几乎都可以在赵述岛上领略和参悟。

⑨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

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⑪符名友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立刻就向派出所报告。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⑫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

⑬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⑭将要离开三沙的时候,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⑮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