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期中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2)、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划线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划线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

        ①为了抵抗亚洲鲤鱼“军团”,美国人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② “敌人”最初是以国际主义战士的面目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南方一些水域水藻和微生物泛滥的问题,美国人从东南亚引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八类鱼种,统称为“亚洲鲤鱼”。

        ③刚开始,这些没跳过龙门,却一举跳出国门的鱼儿非常敬业。它们在规定的范围内,吸溜着异国他乡的浮游生物,堪称清道夫中的战斗夫。只是没有人注意,它们惊人的食量,比如,一条成年亚洲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

        ④渐渐地,这些外来户不再满足于自己旅居美利坚的身份。当密西西比河遭遇大洪水时,它们趁乱逃出了控制水域,进入自然河流,并迅速扩散。如今,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绘制的“亚洲鲤鱼分布图”上,美国国土中部由南向北的区域,被上百个红色圆点密集布满,都是亚洲鲤鱼的势力范围。

        ⑤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亚洲鲤鱼在密西西比河连通的水系中游荡,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因为吃嘛嘛香,它们几乎霸占了本土鱼类所有的口粮。因为没有天敌,它们也从未受到任何抵抗。一位“超级鱼妈”一年可产卵300万颗,成活率极高。

        ⑥它们不怕氧气少,不怕水温低,在那水草茂密的河底,到处都是鲤鱼们的宿营地,在那静静的湖泊中,有它们无数的好兄弟。

        ⑦每当有船经过,它们便高高跃起。少则几十条,多则上千条。有的把水面拍得啪啪响,有的直接落入船舱,有的则过于“友好”——直接扑面而来。

        ⑧美国人用“灾难”来形容这看起来喜气洋洋的情景。事实上,平均体重10公斤的鲤鱼从天而降,会威胁小船的安全。且因为这些非法移民的胡吃海塞,野蛮生长,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⑨美国政府官方认定亚洲鲤鱼为“最危险的外来物种”。科学家认为,一旦它们继续向北,进入五大湖区,会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⑩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大规模的民间捞鱼比赛每年都在举办。防护网和电网也曾被安装到河道中,但这些“游击战士”总是能巧妙躲避和穿越。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把“飞鱼,美味!”的视频广告放在官网上宣传。可美国民众嫌脏嫌刺多,就是不愿吃。

        ⑪“野鱼杀不尽,水涨鱼又生”,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亚洲鲤鱼正式“宣战”。他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美国陆军工程兵正式发布一项研究报告,建议在密西西比河通往五大湖区的河道上建造一道巨型堤坝,阻挡鲤鱼。该工程预计需要25年完成,预算金额为180亿美元。为了消灭鲤鱼之患美国如此不惜巨资,实在令人叹惜。

        ⑫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就在去年10月,美国科学家已经宣布首次掌握“亚洲鲤鱼”在五大湖水域成功繁殖的证据,他们在桑达斯基河“逮捕”了4条草鱼,发现皆是土著当地繁殖的。

        ⑬抗击持续进行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节选)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

    ⑦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⑧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梦回繁华(节选)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杄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淸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其佘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侨批”又称“银信”,是旅居海外的侨胞寄送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产生于清末至新中国初期,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存量最多。2010年后,我国积极启动“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档案”的计划。侨批申遗带动了侨批爱好者和研究者对侨批征集、研究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侨批相关研究。侨批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呈现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特色素材。

(摘编自王春泉、隋鑫《浅谈侨批档案文献所蕴含的价值与传承》,光明网)

材料二: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摘编自王忠耀、吴春燕《“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光明日报》)

材料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关学者多次阐述侨批的价值、侨批研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为侨批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启迪。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开始向民间征集侨批原件、文物,并着手发掘和研究侨批的文化内涵和文献档案价值;福建的厦门、泉州等地开始进行侨批的收集、整理和研究。2020年后,广东福建两省的部分市、县、镇级侨批馆纷纷建成,开展了数字化修复工作、主题展览、研讨座谈会等活动,侨批研究工作更加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郑松辉《基于CNKI数据库的侨批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分析》,《汕头大学学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