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课时训练

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②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

③(针鼹)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

举一反三
说明文阅读,完成1——3题。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

项捷

①夜深人静,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其实他们正想着厨房冰箱里的好吃的,实在难以克制就起床冲向冰箱大吃一顿,等到情绪放松,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你会不会经常有这种半夜爬起来吃东西的冲动呢?如果答案是有,甚至是经常如此,那么你可能要警惕了。这种三更半夜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病态。有研究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人患有这种名为夜食症的心理失调症,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病症却知之甚少,甚至前所未闻。

②夜食症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种是患者经常夜晚食欲旺盛,体重逐渐增加,觉得沮丧而又无助;另一种是患者熟睡后又醒来吃东西,自己却浑然不知。经人发现或看到食物减少后,才知道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③为什么会得夜食症呢?精神压力是夜食症的诱因。

④夜食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失调症。斯坦科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经常一个晚上醒来3~4次。每次醒来,患者往往会直奔厨房去找零食吃。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进食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

⑤斯坦科德认为,夜食症患者其实患上了3种失调症:饮食失调症、睡眠失调症和情绪失调症。午夜时分,他们的情绪越是焦虑和抑郁,食量就越会增加。斯坦科德相信,患者在潜意识中想要通过进食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这说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经常选择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复合胺是人体内一种能够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

⑥夜食症患者在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要比正常人少。他们往往不吃早餐,但是在晚上大约9点之后直至翌日清晨的时间里,他们所吸收的热量至少是一天总量的四分之一,有时候甚至达到一半的水平。因此,患者当中很多人都有超重的现象。

⑦最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领衔的生物钟研究团队发现,当一种名为PER1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夜食症。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类动物,有3个PER的基因,分别是PER1、PER2和PER3,它们各自精准地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PER1控制吃饭,PER2控制睡眠。在正常情况下,PER1和PER2是保持同步的,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机体的各种生物钟不能步调一致,就会出现夜晚该睡觉却又想吃饭的症状。

⑧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恐慌,它是有药可医的。研究表明,托吡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夜食症的药物。另外,有科学研究显示,夜食症患者体内两种与睡眠和胃口有关的激素--褪黑素和瘦素的含量较低。与此同时,与精神压力有关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则较高。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褪黑素和瘦素来促进睡眠和减少饥饿感。

(选自《百科知识》)

15、

16、

17、

说明文阅读。
                                                                                                       太原博物馆
        ①太原博物馆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它东望汾河,西依新开掘的内河,北与山西大剧院相邻,东南紧邻山西省科技馆。
        ②太原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山西博物院。它由文物保管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和休闲服务区等组成。
        ③太原博物馆建筑方案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设计者)设计事务所设计,主体部分为5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椭圆 倒锥体组合而成,灵感来源于中国红灯笼。五个椭圆倒锥体的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从土地中腾空拔起。这气势,不由让人联想到这一方土地自古拥有的神奇、博大的力量。锥体色彩不同,分别由中国红和青铜色组成,灵感来源于中国北方城市的热情、勇敢、开朗、浑厚的气质。
       ④太原博物馆将以展示太原历史、揭示晋阳文化内涵为主体,以太原历史脉络为主线,突出以“晋阳崛起”和“走向盛唐”为重点进行展示和陈列。它将成为展示太原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历史不止一次将太原推向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心,只要来过太原,走进太原博物馆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所展现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⑤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太原市一直没有一座市级博物馆的空白,也有助于太原博物馆群的发展。另外,太原地上、地下历史文物极为丰富,有库存文物20余万件,有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0多个种类,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将为太原所有可移动文物提供最好的归宿。
       ⑥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离不开设计者的智慧、施工者的汗水。相信随着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及开放,太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完美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阅读《电子纸开启阅读新时代》一文,完成小题。

    ①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直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达,使纸质媒体暴露出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的缺点。目前,已有许多人通过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是否舒适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和纸张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液晶显示屏必须得有背景灯,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而电子书阅读器通常采用反射式液晶屏,反差程度较低,亮度也不是很好。电子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选择,电子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

    ②目前的电子纸已经能够做出与传统纸张相近的薄厚及外观,有着与印刷品一样的质感,并且初具传统纸张的一些特性:亮度和分辨率较高,可在自然光下阅读,室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视角广,可从各个角度阅读;重量小,便携;适合移动阅读等。

    ③电子纸还有传统纸张不具备的优点:其呈现的内容不固定,它能随意存取、多次使用大量阅读材料,且便于检索。在电子纸上多次写入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手直接写入,另一种是用复制的方法(包括网络下载)来刷新内容。只要你随身携带电子纸,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下载各种信息。此外,电子纸可调节字体大小,保护视力,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

    ④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

    ⑤电子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例如,用电子纸阅读报刊,可以更及时,阅读的种类可以更多,就像许多报刊都随时带在身边一样。而阅读传统报刊在时间上不够及时,我们必须等报刊邮递到手上,或是摆上报摊才能读到,对那些身边没有的报刊,我们就无法阅读。用电子纸阅读不用带沉重的书包,下载非常便捷,电子纸天生的放大功能也会使它受老年人和有视觉障碍的人的青睐……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大降低传统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大大减少发行和运输的费用等。可以想见,电子纸会翻开数字化生活的崭新一页。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作者李莉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飞花令”:酒文化绽放的奇葩

①最近几年来,央视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人们重温了名垂千古的经典诗词,还火了紧张刺激的小游戏“飞花令”。这个游戏,关注“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必定都很清楚。那么,这个游戏的发源究竟从何而来,就不可以不谈一谈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了。

②饮酒古已有之,共饮则需助兴。  “飞花令”里有个“令”字,就和命令相关。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期间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 “即席作歌”。后代的“飞花令”就是一种饮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可是这“飞花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因此这类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就连名字也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就出自唐朝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出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要求极高,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并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古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饮酒受罚。【A]“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其要求已经比先人的规则简单了很多,只需出现约定的字且不重复即可。

④由此观之,“飞花令”这样的酒令实在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谓酒席间的现场“笔会”。【B]

⑤若要论正宗的玩法,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是一定含有“花”字的,并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比如,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则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依此,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出门俱是看花人”  “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持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罚酒。

⑥当然,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句,“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假如正好对应到自己,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假如第六人恰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饮酒。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饮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 ‘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⑦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都能感觉到,“飞花令”的确是高手之间的抗衡,挑战者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飞花令”的比赛感很强。在各种“脑残”网络用语泛滥的当下,这类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的节目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选自《厦门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