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短信

       寒冬,强壮的父亲竟然一下子病倒,来城里住进了医院。我和先生都很忙,为了方便联系,就给父亲买了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号码。我以为手机对父亲而言,只是“便携式电话”而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拨打接听就相当不错了。

       父亲住院,我在公司上班。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父亲有时也给我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精神好多了,你放心。”然后就是几床出院了、几床恶化了,几床陪伴不错之类的鸡毛蒜皮。

       我常常粗暴地打断他的话:“年底了,我忙得很,我挂了。”

       周末去看父亲,他恳求我说:“听说发短信又便宜又不必接听,你教我发短信吧,到时你看一下就知道我说的事了!”我不耐烦地给他演示了一遍,说:“你有空就慢慢琢磨吧!”顺手将《使用说明书》递给他。没过多久,我的手机“嘟”了一声,原来是父亲的短信发过来了。父亲呵呵笑着说:“以后挂盐水针的时候,我就给你发短信。”

       果然,父亲学会用手机发短信,我的手机像热线一样忙。他在短信里告诉我他用上新药了,主治医生来看过他了,又做了新检查,睡眠也不错……当然最多的是关照我的生活和工作。

       每每我还在赖床,父亲的短信到了:“起床了吗?别误了上班”,每每到了吃饭时间,他的短信又到了:“吃饭了吗?别饿坏了肚子”。

       每每我在网上聊天,他的短信又到了:“睡了吗?过度上网有害健康,关好门窗,谨防小偷”……

       我想我30多岁了,还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吗?暗地里笑他婆婆妈妈。

       偶尔回个短信,连字都懒得打,找现成“电报式”的范本,

       “嗯”“好”“没”是我常用的消息内容。

       父亲的病加重了,确诊竟然是“胰腺癌”,他发短信开始吃力,我劝他说:“还是打电话吧!我不忙了。”父亲笑着说:“发短信,既便宜又解闷。”他扬扬手机说:“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打断我的话。”

       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  我怎么没想想,父亲还能给我发多少条短信呢?

       正月十五,我去单位上班,收到父亲的短信:“我很好,勿念!”这是他所有短信中最简要的一个。我回了,说我下午就去医院,但我没想到的是,这是父亲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最后一个安慰,最后一个善意的谎言。

       傍晚我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深度昏迷,手机就摆在床头。母亲流着泪说,中午他就时不时地看手机,大概还想给你发条短信。

       父亲走得十分意外,本来预计怎么也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想到上苍捉弄人。他留下的短信,我再也舍不得删去,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财富和温暖。泪光迷离中,我仿佛看到父亲在天堂门口给我发短信,每条短信都带着老父的一颗心,向我飞来。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请赏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电话,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

(4)、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5)、“最后的短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本文以“最后的短信”为题,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B)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另一个关于A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选自《读者》有删改)

(C)

    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漸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乙)“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