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2)、文章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4)、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大脑控制电脑

      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家们就希望人脑和计算机更紧密地联接起来,为人类更好地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脑机接口技术诞生了。它的诞生就像人工智能、基因科技和外太空旅行探索等一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成为了科学家下一步的研究对象。

      听起来脑机接口技术这个名字很陌生,实际上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就是一种将脑和机器设备连在一起的技术。“脑”是指有机生命形式的脑,“机”是指任何处理或计算的设备,其形式可以从简单电路到硅芯片。具体来说,脑机接口技术是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的通道。利用这个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过脑来表达想法或操作其他设备,而不需要通过语言或肢体的动作,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

      脑机接口有有创和无创两种形式,有创形式即在大脑中植入脑活动捕捉器,无创即在大脑外部设置捕捉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两个技术难题。第一个难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人的大脑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解读;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把设备植入大脑,并且保证这个设备能够在使用者几十年生活中正常运转。要突破这两个难题,研究界还需要花上很多年时间。科学家研究的目标,是使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成为人脑的一部分,就像是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可以随时调出来,为人所用。

      脑机接口的研究是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未来有一天,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做更多事情。一些科学家采用脑机接口技术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设备。比如丰田公司的智能轮椅,它可以仅凭人的思维驾驭。轮椅上安装有一个小桌板,上面可以放置笔记本电脑,坐轮椅的人戴上一个电极帽,脑电图感应装置把大脑发出的信号传输给笔记本电脑,后者又将它们变成轮椅操作指令。用思维操作的轮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丰田公司的轮椅大大缩短了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之间的时间。过去这个过程需要好几秒钟,现在只需要千分之一秒。

      从现在脑机接口的研究来看,用脑机接口技术来“窥测”人的内心活动也是有可能的。科学家们基于人们在重复思考时大脑会重复放电的认识,已经找到一种方法来“重塑梦境”,甚至可以在人们观看图象时实时地将他们观看的图象“重塑”出来。这一技术有潜在的应用,例如,能够用于获知自闭症孩子在看到面孔时如何反应,了解这些孩子的思想活动。在更广泛的应用层面,“窥探”人的思想也许能够帮助揭示陷入重度昏迷的病人正在“想”什么,揭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活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在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从手机发出的信号达到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 , 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不是的。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呐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呐,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呐系统,它比人造声呐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蝙蝠声呐的分辨本领很高。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极其微弱的回声,那些回声甚至用极灵敏的人造微音器也收听不到。蝙蝠声呐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即使人为地去干扰蝙蝠,哪怕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一二百倍,它仍能有效地工作。千万只甚至上亿只蝙蝠同住一个岩洞,它们都使用声呐,但互不干扰。而人造声呐,却难于排除声波折射和水下反响的干扰,抗噪声能力比蝙蝠差了很多。而且,蝙蝠声呐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它的小巧程度真要使上百千克笨重的人造声呐或雷达的设计者们瞠目结舌了。

       ④正是凭着这独特的本领,蝙蝠在捕食昆虫时,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时一分钟之内竟能捕食十几只蚊子,简直可以做到“无一漏网”。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中会飞的机器人一“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輸、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淇水、爆炸 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干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能操控,航拍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晌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日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