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新乡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舟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材料二: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A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王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Ⅱ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产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这与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有关。 D、《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E、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3)、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到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抛在脑后,并越来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甲论质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选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塞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清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着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团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洋】“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新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著“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本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刘阳日前独家专访刘导演冯小刚。

记者:《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拍摄的难度挺大的。一般人都会知道这是个挺敏感的题材,您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小说出版以后我就想拍电影。当时我就想,关键是要有个抓手,怎么来解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紧扣着依法治国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是在拍现实,但其实跟现实不发生关系,都是面儿上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记者:对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最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形成的舆论走向都不一样。这本小说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冯小刚:我部队转业之后在机关里待过,这么多年我也跟各级机关打过交道,我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这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坏人,就像我们最后的台词说,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刁难李雪莲,但为什么这事越办越糟?李雪莲走了还有王雪莲、刘雪莲……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记者: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

冯小刚: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

记者: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

冯小刚:其实《私人订制》里好多就是这样,一个司机非常想当一天官,一个导演特别想媚一次雅……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

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记者: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

冯小刚: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

其实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理性地说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别感性的。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它幽默,而这个幽默还不是我们过去看的喜剧那样,要么是欢乐度比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剧、上海滑稽剧那种靠误会法和夸张的表演来搞笑。这个电影的幽默感来自于故事背后的理儿。看完这个电影我会想,这个理儿它怎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很有意思。

(摘编自刘阳《幽默背后有道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启动征名仪式,当天在北京的活动现场,中国探月工程即将使用的四号着陆器与月球车首次公开壳相。国防科工局表示,中国探月时间已定,就在今年12月实现美国都没完成的一大壮举——月球背面着陆勒探。可不要小看这个月球正面与背面着陆的区别,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此举,它比正面着陆多出了不少机遇。

乍一看,正面着陆与背面着陆都是降落到月球,其实这里面的门路可大着呢。首先,正面着陆的话比较顺应“既定条件”,而背面着陆需要更高难度的技术创新,其次,月球正面干扰大到无法通讯,背画则是另一个板端,有利于中国科学家进行探月活动,最后,我国此前就发射了“鹄桥中继卫星,就是为了方便中国探月工程在背面开,可以获取更多宝资信息。而且月球背面更具有研究价值,它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成分不同于正面,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月球的资源分布与历史。

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无人设备探月又细分为“绕月、落月、回家”。我国的长城三号已经完成了“落月”并且停留探测两年半之久,创下人类新纪录,现在嫦娥四号将于12月升空,任务艰难程度超过前三期——要进行首次背面着陆,收集火山地慢深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还将放一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实现持续性勘探。这一桩桩任务都是美国都没有实现过的壮举,让人不由得感慨中国航天的强大。

如今,地球资源逐渐匮乏,人类将目光转向太空,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在积极进行探月等太空工程,加上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更有利于中国研究太空资源、太空医疗与科技,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造福全人类

(摘编自《观察者》2018年8月16日)

材料二:

    自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搭乘着长征系列火箭登上了太空,开启了自己的登月之旅,在经历了26天的漫漫登月之路,我们嫦娥四号终于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登上了月球背面,并实现了着陆器与巡视器的分离,玉兔二号上场表演,在月背留下了首行长长的脚印。

    接着在1月11号,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传来了首张月球背面全景照,再次实现了一个首次,也标志着长城四号国满完成任务,至此中国航天的探月工程实现了“五战五捷”,中国再次实现了超越。

    如今嫦娥四号已经登上了月球背面,但中国航天的探月工程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就在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还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的策略,即“绕、落、回”。不难理解,其中“绕”即绕月飞行,“落”即降落月球表面,而“回”即从月球上返回,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实现了“绕”与“落”,下一步就是“回”了。

(摘编自《解放军报》2019年1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春节期间,被称为中国硬科技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热映。如同电彩里展现的一样,“发动机”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关键技术之一。推动地球移动的发动机,对于目前人类科技而言只能是“科幻”;但在前不久圆满完成的“嫦娥四号”工程任务中,美丽的嫦娥“四姑娘”代表地球上居住的75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背面,却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空技术发展高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四姑娘”这次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之旅,多亏她穿上了一双神奇的太空“舞鞋”——“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然而,鲜有人知道,这双量身定做的“舞鞋”出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成员之手,有媒体这样形容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表現,既“推得精、飞得稳”,又“变得妙、落得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双“舞鞋”最早“穿”在嫦娥三号的“脚”上,“三姑娘”是我国第一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落月过程要求发动机具备深度节流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推力工况的快速变化,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正是为了圆“三姑娘”的“探月梦”。

    和“嫦娥三号”相比,“四姑娘”要实现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环境更复杂,对发动机的要求也更严苛。“四号”的这双“舞鞋”,不仅要更“漂亮”,性能也要实现新提高。而今“四姑娘”感到非常幸运的是,这一次穿在她脚上的这双舞鞋,真正地达到了要求:发动机外观涂层更美观,使用寿命更长;衡量发动机性能的指标——比冲,从原来的308秒提高到310秒。

看似不起眼的涂层和2秒钟的差距,这背后体现了六院变推力研制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产品的质量复查单上,200多根导管、400多条焊缝管路、400多处螺钉连接都要做到精细化处理,为了让运动部件配合更加准确,研制团队将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

(摘编自杨斌《西安日报》2019年2月17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排名

城市

级别

省/直辖市/自治区

外来人口(万人)

GDP总量(亿元)

1

上海

直辖市

上海

969.7

28178.7

2

北京

直辖市

北京

810.0

25669.1

3

深圳

计划单列市

广东

806.3

19492.6

4

东莞

地级市

广东

625.2

6827.7

5

苏州

地级市

江苏

386.5

15475.1

6

佛山

地级市

广东

346.1

8630.0

7

武汉

省会城市

湖北

242.8

11912.6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材料三: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

    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航天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已显现。中国正积极建设一张全国地基网,让中国用户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导航服务。随着一年来18颗北斗三号卫星顺利上天,北斗全球系统已现雏形,其应用已到快速发展期,未来将形成庞大产业链。

    美国宇航局局长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的演讲中说,“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也包括太空旅游以及发展中的太空后勤服务,后者可以使商业性的太空旅游成为一个可盈利的商业形态。太空经济规模在5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上千倍,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经济形态之一。

(摘编自《凝聚中国航天智慧,北斗拉动经济发展》,2018年12月19日)

材料二: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发现,自2000年来,太空领域的投入活动有3/4来自于最近5年。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使得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甚至远超之前15年之和。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球共进行了114次航天发射,开创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这背后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还有不断成长的民营航天企业。

    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加入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中。近几年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地,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加入到太空经济发展的队伍里,使得国内太空领域的科技力量加速发展。在国有航天民营化、商业化、常态化的同时,国家未来也会向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当未来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后,将会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例如太空旅游业,就是为航天应用大众化而开发的项目。

(摘编自中国财经网《万亿蓝海待发掘,“太空经济”将成新风口》,2019年1月10日)

材料三:

    我国多地正在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瞄准“太空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这是吉林、海南、四川、湖北等地近来传递出来的新信号。

    近年来,吉林省借助中国科学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面向太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今年吉林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是推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积极参与国家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大力发展卫星及航天信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进取空间探空“小型运载火箭”项目。该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形式,目前,正在长春新区进行总装联调测试和办公条件建设,并拟在吉林境内规划建设发动机总装车间。

    除了吉林外,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开始瞄准航空航天产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争先恐后抓住面向太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海南省提出,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加快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而拥有众多航天科技研发力量的北京市则提出,争取深空探测等重点任务和项目在京落地。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速,商业航天前景广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很大。

(摘编自张建《瞄推“太空经济”:中国多地确立面向太空发展航天产业》,2019年2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