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到幸福

    ①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个山村采访,本以为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却因某种原因在村里老乡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心浮气躁又无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小村里溜达,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个小火车站。

    ②火车站很小,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每天仍有几趟车鸣着汽笛在我身边缓缓停下,然后再鸣笛加速离开,那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

    ③我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入神地听着,并随着火车的远近而摆动着他的脑袋,火车走远了,他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回味着什么美好的事情,我叫了他几次,他都未回头。

    ④一次,火车晚点到天色将黑才来,孩子就一直在那儿等着,直到他妈妈来领他回家。

    ⑤我和那个朴实的乡村妇女聊了起来,他妈妈说,男孩子在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听力严重受损,只能听到分贝很高的声音,而这个小山村里他能经常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了。所以,每天下午他都来听,回去后用很大的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美滋滋地告诉周围的人,他又听到了汽笛声。

    ⑥母亲在讲这些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安静地站在那里,好像在出神地想着什么。

    ⑦我被小男孩的满足震撼了,当他听到那激荡耳膜的汽笛声时,他肯定又听到了他曾经听到过的蜂嗡莺啼、虫啾雀语,还有那爆竹炸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翅膀划过天空的声音、水从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声音……所有剧烈的声音和细微的气息都在一颗幼小的心间反复地回荡,那一刻,他一定惬意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也是从那个夜晚起,我不再用力关窗以隔绝忽然来临的火车汽笛声,而是沉淀了浮躁,用平静的心去聆听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听到的声音:树林中透出的雀鸣,细雨轻叩窗棂的淅沥,雪压梅枝折断的声音……所有这一切悄然入耳,都是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知不觉间陶醉其中。那时,我仿佛也触摸到了小男孩听到汽笛时心底泛起的幸福。

    ⑧透过虚浮,剥去层层炫目虚假的光环,铅华落尽,幸福就露出了它朴实的真谛:拥有健康的身体,一份喜欢的工作,朋友一句真诚的祝福,回家能够看到父母……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第④段体现出男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⑤段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可是男孩子听到后为什么是喜滋滋的?
(5)、第⑦段中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一例赏析。
(6)、我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7)、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请把你认为最幸福的场景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字数在100-150之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入选时,文章局部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11年3月号,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雪之韵

    ①春节过后几天内连降两场瑞雪,洋洋洒洒飘然而至。

    ②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未等雪停便大呼小叫般涌到广场的小花园,打雪仗、堆雪人,肆意狂欢。也难怪乎,久旱的城市空气干燥,尘土飞扬,一场大雪犹如甘霖滋润着大地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③天已放晴,逐渐转蓝,远处的天际透着暖而柔的阳光,金丝般地洒落在乡野城镇。白的雪,金的光,如画般美丽。晶莹洁白的雪驱却了冬日里的雾霾,荡涤着人们心头的干涸和焦躁。天地之间是那样的亮丽清新。

    ④随着瑞雪的纷飞,似乎听到了春的声音。花园一角少有的几株梅树,静静地任雪花抚弄和亲吻脸颊。遥望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她是个不争荣宠的角色,悄悄地退隐一隅,微笑地注视着漫天飘洒的雪花,静静地迎候着春天的到来。玉兰树的枝头已鼓出胖乎乎的花苞,花苞的顶尖上已吐出细的绒毛,青色泛银,饱含着生命力,似瞬间要吐出春色。垂柳枝条已然柔软而婀娜,泛着浅青色,随风摇曳。春的脚步透着润润的气息悄然而至。

    ⑤雪孕育着春色、生命,乃至万物。她有冰洁的品格、深邃的睿智,给人启迪。难怪乎人们那么爱雪、爱颂雪。雪亦是心灵和境界的映衬和写照。古今先哲文人对雪的咏叹、称颂俯首皆是。秦汉时多有壮景抒怀的边塞诗词,唐宋则多为表述闲情逸致和赞美雪景的诗词。叹为观止者莫过于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一首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彰显了词人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指点着不可逆转的人间正道沧桑。

    ⑥雪虽不大,但却温文尔雅、慢悠悠地下了一昼夜。原野城郊似被浸染和洗涤了,四处升腾飘荡着湿气、润气、瑞气。人们如同沐浴了一场春雨,身心格外清爽。

    ⑦孩子们蹚着没过脚面的雪,四处奔跑忙着在堆雪人。铲雪、运雪、堆雪。花园中堆起的小雪人,有的翘着嘴角,一副恶作剧的模样;有的下弦月般地弯着双眼,一脸笑嘻嘻的憨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倒扣着方便面的盒子,俨然绅士般颇有风度。小家伙们创意极佳,把公园装扮成了童话世界。环视四周,满院子都是狂欢的孩子们,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头发、眉毛、脸蛋都沾着雪花。特别是那通红的小脸蛋、清澈明亮的双眸、清脆悦耳的笑声,活灵活现的一群春娃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