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目似             ②一狼其中

③将其喉           ④伪睡以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刀劈狼首/乃伪睡 B、 , 目似瞑/犬阻 , 不使前也 C、狼亦黠矣,顷刻两毙/乃杀取其革。 D、竟忘为狼/及家穿井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举一反三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①黾勉:勉力。②辞世:指弃官隐居。③缅求:远求。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

(宋)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 , 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

(宋)欧阳修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课外文言文阅读

活水源记

(明)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②,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③之所铸剑地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④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⑤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⑥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⑦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⑧,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⑨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⑩,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选自《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有删减)

【注】: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自负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首。②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③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④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⑤石罅(xià):石头缝隙。⑥浸:渐渐地。⑦潴(zhū):水停积。⑧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⑨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⑩鸜鹆 (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