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两篇》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2)、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母亲的茶事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怨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下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④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⑤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⑥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现代文阅读Ⅱ

清霜之味

钱红莉

    ①菜市有卖一种我故乡也有的小萝卜,白皙滚圆,小巧可爱。买些回家,坐在阳光里切萝卜丝,摊开在竹筛曝晒。夜里,不收进来,就放在露台上,让它们在星空下承接霜气。

    ②小时候,母亲常从杂屋扛出木梯,靠在屋檐,攀缘而上,将切好的几十斤萝卜丝均匀地扬在青瓦上。白天阳光晒着它们,夜里星星看着它们,如是七八日,萝卜丝卷缩至一线,吾乡称之为“萝卜菇子"。久经阳光曝晒与夜霜沉浸的萝卜菇子,清香扑鼻,气味带着复调,一层蓬勃的阳光气息挟一层冷冷的霜气,夹心的那一点点甜,是点晴的一笔。这些珍贵的萝卜菇子,是要待凛冬大雪封门时才拿来吃的。纵然不放一点肉同烹,却也滋味殊绝,让人一直难忘。

    ③小时候,我家的一畦雪里蕻早已郁郁蒽蒽了,宽大的叶片青里透紫——当别家纷纷采收,母亲总是不急,说不慌,等它们多打几天霜,更好吃些。

    ④秋日的一个早晨,蹲在街头的我买一位老人腌好的萝卜缨子,捻一点品尝,微苦。老人见我眉头微皱,轻声说,再等一星期,等多打些霜,再腌就甜了。为了不让她失望,还是称了半斤。我们在悄悄谈论霜,犹如交流一种古老的密语。

    ⑤天下蔬菜,无论块根类,抑或绿叶类,何以一经了霜,口感骤然鲜甜了呢?

    ⑥还是故乡。也是寒凉的季节,总是睡不够,凌晨一梦惊坐起,脸也不及洗,晨曦中狼狽地往学校奔。白日里掉在地上的一根枯瘦的稻草,被寒霜一把抱在怀里疼惜,一夜就变得胖胖壮壮的,伊然裹了一层棉絮。步子迈得急迫,不小心踏上去,哧溜一声滑老远。

    ⑦母校坐落于山巅,被无穷无尽的松树所包围。你可曾听过寒风中的松涛之声?带着清霜的气息,幽幽咽咽,浩浩汤汤,大河一样流啊流,似乎永远到不了尽头。多年以后,当听到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母校山上的松涛声,以及生命里许多珍贵的一去不回的物事,一齐涌上心头。每当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也能真切地感知清霜之味。

    ⑧同事不久前去了一趟东北,拍回一张大兴安岭的秋色,充满无言的霜意。我将这张相片作了电脑屏保,每日开机工作前,总要静静地欣赏几分钟。浩瀚无垠的蓝天下,一排赭黄色的落叶松伫立山间,木屋上方青烟袅袅,慵懒歪斜地飞啊,飘啊,宛如歌声的余音。河流似也受到感召,慷慨地将高远的青天、茂密的松林、稀疏的木屋一起倒映于怀中……此情此景,夺人心魄。

    ⑨大兴安岭的深秋何以如此之美?不仅仅在于它高寒凛冽的气候,更多的在于,山川草木在这种气候里生出的萧飒之气。

    ⑩这种气,即霜气,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寂寥,那深含不尽的远意。

    ⑪霜气再往前一步,便是雾了吧,那是高寒地区特有的美:潺潺流水,寒气清冽,天地上下一白,人行林中,两鬓一夜飞白,仿佛灵魂也变得深厚起来。

    ⑫孔子言:“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如今,我到底活到了有霜意的年龄。虽说人生实苦,慢慢地,倒也能体味到生命中鲜甜一二。人可不就像我家菜园里的雪里蕻么,但凡多经些苦寒,慢慢地,便也多得了一分回甘。

    ⑬所谓吃七分苦,得三分甜,何尝不算圆满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