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四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 /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A.夫君 子 之 行       B.吾日 三 省 吾 身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好之者不如之者         ②不亦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赏析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修辞手法角度)
(5)、两文都谈到和惜时。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