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拜以为治粟都尉,未奇之也。

【注释】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②漂:洗涤。③干: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④连敖:官名。⑤拜:授予官职,任命。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信数策干项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跪而拾之 B、何不试之 C、日始出时去人近 D、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2)、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韩信出身贫寒,有不会营生,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B、韩信曾经在亭长家混吃,亭长的老婆同情他,一大早就做好了饭,等韩信来吃。 C、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D、汉王得到滕公的推荐,让韩信管理粮仓,但是并没有要重用的意思。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亭长妻     ②怒,竟绝

法当斩      ④见滕公

(4)、翻译句子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军号声声》
      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⑤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⑧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⑩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⑪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⑫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⑬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⑭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⑮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⑯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弯腰的父亲   王春鸣
        ①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②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③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离开我弯弯的父亲。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④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那些下午与黄昏,他将电瓶车开得呼呼生风。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你看好了我一死你妈还能活几天!
        ⑤这些话真没意思。我不和他吵了。
        ⑥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蓝天和白云,深不可测地经过父亲水中的身影。我忽然很想念弟弟,如果他此时在,我真想抱着他大哭一场,告诉他,我们的父亲老了。我把眼泪和鼻涕擦在身边的竹竿上,退到林子深处。再早几天,我的五爷爷,比父亲大十岁的他的小叔,忽然在睡梦中去世了。那时我刚刚接到五爷爷要过八十岁生日的邀约,没有人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妈妈说她一闭眼,还看见他活生生地站在窗子外面喊,“胜玉,你开一下门来,我给你带了几个庙里的馒头。”但是,他就躺在那里了,任凭我的表姑们如何哭喊,一动不动。穿着孝衣的父亲那几天没有任何表情,他有时候走到他的小叔灵前,看一看,不流泪,也不说话。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
        ⑦看着五爷爷安详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暗暗害怕,这些都说明,爸爸妈妈真的老了,离别的日子,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识到了。父亲他买回来给我们吃的鱼更大,他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而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它岌岌可危摧枯拉朽,炽热如地火却又隐忍不发。
        ⑧那么,那些充斥着报纸和电视的保健品广告,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感激它们,使我曾经浑然圆满如太阳的父亲,在晚年放下一切雄心和梦想,一切奔波与劳碌,尘埃落定地,做着唯一一个梦——健康的梦。一个孤独的人,是可以通达和超脱的,但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
        ⑨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
                                                                                                                                                                                                   (选自《散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