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材料一
江门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资源众多,梁启超先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梁启超是近代维新变法的先驱,对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生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作,海内外研究梁启超的论著超过800种;其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在考古、建筑、导弹、航天等领域成就卓著、贡献卓越,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涉及梁启超的讲话、活动就有8次之多;其中2019年在京津冀考察时,专程到天津梁启超旧居参观。江门作为梁启超的故乡,如何深度挖掘梁启超家族传奇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对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构建文旅繁盛新格局,乃至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用好梁启超文化这一名片,是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中心,夯实侨都文化根基,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2021年5月,江门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全方位开展梁启超思想文化研究宣传”,把梁启超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梁启超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差距明显,如规模不大、定位不高、投入不足、联系不广等。建议以新的高度谋划建设梁启超主题博览园,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城市客厅,做大做强梁启超家族文化品牌,将厚重辉煌的启超文化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亮点。
(来源于江门政协网2022年1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23年4月28日,梁启超先生专题展开幕式在梁启超故居举行。经过升级修缮后的梁启超故居以崭新面貌迎接市民、游客,仅“五一”假期就吸引了逾2万人次前来参观。据悉,近年来江门市积极发掘梁启超先生精神文化内涵,传承弘扬其家风家教和爱国精神。“以文塑旅”,修缮启超故居,对茶坑村文化展陈进行提升,打造启超公园,加快推进梁启超文化产业园和生态旅游区建设;“以文为媒”,将每年5月定为“梁启超文化月”,在全市打造“无负今日书房”,让启超先生的精神文化价值融入城市景观、融入青少年教育;“以文搭台”,组建梁启超研究学会、启超家教家风宣讲团,成功打造“少年中国说”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累计吸引50万粤港澳台及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根魂梦”的文化纽带。
(来源于羊城派2023年5月9日,有删改)
材料三
2024年4月23日,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全民阅读,新会区“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暨第三届梁启超文化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新会区茶坑村隆重举行。在仪式上,《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故事》(小学版、中学版、家校版)丛书正式首发。这套丛书通过生动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展现了梁启超从家庭出身、求学经历到思想启蒙等多方面的人生轨迹,并紧密结合当今的教育热点和学生成才等话题,提炼梁启超思想的时代意义,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宝贵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该套丛书将成为广大家长、学生汲取梁启超先生思想的重要读本,同时将推动《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故事》(小学版、中学版、家校版)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在全区上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启超家教家风。下一步新会区将继续以启超文化赋能,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学好、用好启超故事中的大学问,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全民阅读在全区蔚然成风。
(来源于广东新华网站2024年4月28日,有删改)
材料四
梁启超的孙女梁红女士向记者透露说,我的祖父梁启超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并将他的启蒙思想贯穿于子女教育之中。梁氏家教的核心内容是“读书育人”,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和功利的诉求,而是更强调立志与做人。祖父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告诫子女要努力自强。祖父对子女的教育有三个特点:一是祖父非常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对子女的态度非常友好,与孩子们做朋友,经常与孩子们谈心,尊重他们的个人爱好和专业选择;二是身教重于言传,自己先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孩子们就会自然地模仿、自觉地学习;三是提倡趣味学习,让孩子们自觉体会学习和工作中的乐趣,但这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有适当的引导、明确的规矩、必要的训练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奖惩并重、相辅相成。
(来源于《团结报》2023年2月23日,有删改)
学校公众号要制作一组关于“二氧化碳如何人工合成淀粉”的科普推送,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阅读提示:建议先浏览全文,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材料一:
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这两个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关联的东西还能进行转化?
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的科研攻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从而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材料二:
【甲】人工合成淀粉样品具体的合成路线:科研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大化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最终通过核磁检测,该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也就是说,两者没有区别。
【乙】传统的淀粉主要是通过农业种植和自然的光合作用形成淀粉,需要60步生化反应,看这个:6CO2+6H2O(光照、叶绿体)→C2H2O6【(CH2O)n】+6O2。如今二氧化碳只需要11步就能人工合成淀粉了。大家的DNA动了没?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一直是理论可行,而动手操作是第一次,“妥妥的”梦想照进现实,“空手套白面粉”。在此之前,科学家已成功把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但在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面前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么复杂的合成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理解,水+二氧化碳+电=淀粉。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再利用催化剂将氢气还原成甲醇,接下来将这样的碳一化合物聚合成多肽化合物,就能拿捏住淀粉了。涉及的化学本质就是最简单的还原、缩合、重排、聚合。这酿酒一样的过程,让科学家们坐了6年的冷板凳。他们从重新设计自然代谢途径开始,让自然淀粉复杂的合成过程简约至只有11步,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说不存在C1—Ca这三个过程的催化酶。没有怎么办?自己改造啊。科学家们挖掘改造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后使用10个酶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甚至可以造出易消化的支链淀粉和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这样,人工合成的淀粉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营养品成分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
材料三:
采 访 提 纲 | |
采访对象 | 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 |
采访目的 | 了解成功背后研究人员潜心科研攻关的故事 |
采访方式 | 电话采访 |
采访问题 | 问题1:马所长,恭喜你们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你们第一次成功合成淀粉是什么时候?首次看到“淀粉蓝”,您有什么感受? 问题2:马所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请问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当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问题3:马所长,在您看来,这项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意义? |
八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
活动环节 | 活动内容 | ||
引经据典话诚信 | 名言 | 成语 | 故事 |
轻诺必寡信。 ——《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 一言为定① | 曾子烹彘② | |
环顾身边思诚信 |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6月21日,2023年第一手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江苏老兵李先南光荣上榜,获评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李先南20岁奔过前线,同行的战友都写好遗书,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者的兄弟帮忙照顾。23岁的他带着责任返乡,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同时替牺牲的战友尽孝,默默陪伴照料一对老人36年,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 ||
班级演讲说诚信 | 演讲稿 在江苏东山镇,一对老人与一位青年男子抱头痛哭。男子强忍泪水哽咽着说:“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他叫李先南,弱冠之年短衣匹马奔过边疆为国尽忠。战友们约定如果谁以身殉国活者的兄弟要帮忙给他的父母养老送终。排雷兵易忠怀的工作是扫除松发雷、绊发雷、跳雷等各种地雷,在一次地面戳探时他不幸牺牲永远留在了前线。几年后李先南退伍归家,替老乡战友扛起了“儿子”的责任,开始对易忠怀父母长达36年的陪伴与守候…… |
材料一:
①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②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作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③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④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⑤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吸引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12月7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在迅速推进。在北京工作的90后李玉婷(化名)说,自己生活中处处有文创产品的影子,书桌上摆着博物馆的灯饰、日历、香薰,床上放着文创玩偶,出门会佩戴有文创设计的口罩。李玉婷表示,自己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更感兴趣,这样的产品更有内涵,”在使用这类文创产品时,会不禁想要多了解背后的故事”。李玉婷说,自己最近用了一些敦煌的文创产品后,特别想要去实地参观,“当我看着那些印有精美纹饰、飞天壁画的文创产品时,就特别期待可以一睹真容”。
②邓茜(化名)觉得,随着文创的发展,文化宣传的方式越来越年轻化,更为年轻人所接受,也让优秀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系列文创作品,就非常有创意,会让大家有兴趣了解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美学元素,提高大家对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邓茜期待,可以有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带动文博事业发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来源: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网友一:“马踏飞燕”太难买了,真是“一马难求”!线上抢不到,线下排长队,最后还是拜托在博物馆工作的亲戚帮忙,等了44天才抢购到。 网友二:我周围的几个小伙伴都在抢购“马踏飞燕”玩偶,我跟着买肯定没错,不管怎样,先买了再说! 网友三:这个“马踏飞燕”玩偶是以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原型进行设计的,设计巧妙,买到它有种把国宝带回家的自豪感……… 网友四:这个踩飞燕的“绿马”好呆萌逗趣,我一看到它歪嘴龇牙的样子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很解压,摸起来又很舒服,实在是好看又实用。 网友五:听说接下来还要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推出耳环、冰箱则:口罩、钥匙扣、笔记本等系列文创产品,期待…… ——甘肃省博物馆公众号网友留言精选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