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行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郭淮追妻》,有删改)

【注释】①战庸,战功,庸即功劳。②坐,获罪。③征摄,收捕。④徇,谋求。身首,这里指性命。

(1)、根据提示解释表格内加点词语的意思。

解词方法

联系内容

选文词句

成语推求法

盼神飞

元方入门不

课内迁移法

去后

命左右追夫人还

查阅词典法

许:A.称赞;B.答应;C.处所;D.可能;

E.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我发现,“淮不”中“许”的意思是(填字母)。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去/晓之者亦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 B、遣妻/与人 C、相委而/一狼径(蒲松龄《狼》) D、五子殒/未柳絮因风起(《咏雪》)
(3)、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使者征摄甚急,淮使行装,克日当发。

(4)、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五 子 哀 恋 思 念 其 母 其 母 既 亡 则 无 五 子。

(5)、请比较【甲】【乙】两文中元方与郭淮面对困境时采取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从其自身角度分析做法背后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选自杜甫《春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 , 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 , 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⑧《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会稽:今绍兴。②龙井:地名。③普宁:寺名。④篮舆:竹轿。⑤霁:雨后放晴。⑥雷峰:与后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⑦惠因洞:山涧名。⑧秦观:北宋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为人名,都是他的朋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