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高安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善言是一种美德

    ①生活中,我们常为如何融洽地与人交流而煞费苦心。其实,想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是有基本的规律可循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口出善言。这里的善言,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获益。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②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善言暖心,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不妨多说一些美丽的善言,使人奋发自强。一次语文课,一位个子矮、有些跛脚的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他刚刚够到黑板,写字要斜着身子,字迹歪歪斜斜,很难看。然而老师点评时却说:“这些字,好像从地里拱出来的小嫩芽。虽然乱了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是这些嫩芽,将来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呢。”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这个自卑孩子的命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正是老师用一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了他信心与力量,帮助他走出自卑的困境,使他走向成功。由此可见善言的魅力。

    ③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马来西亚著名华语歌手曹格,在一次醉酒打人被曝光之后,人气骤然下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迷茫之中。无助的他打电话给刘德华。刘德华说:“你今年30岁,这么早发生这事对你是好事,是上天给你改过的机会,你要好好改过,否则只有两个字:收工。”刘德华的话,让曹格如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塑形象,终于又获得了成功。刘德华的话让迷茫的曹格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困惑迷失的时候,一句善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

    ④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中,平民出身的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脾气不合,作战中不能有效地沟通。韦策尔强烈要求林肯总统撤掉格兰特的军职,理由是格兰特喝酒太多。林肯找到格兰特,对他说:“格兰特将军,我真的为你感到欣慰,你的部下和同事都在夸你总是打胜仗,韦策尔将军还很欣赏你酒后不慌乱的风度,要是战争结束了我一定请你喝酒。”听到这些话后,格兰特主动与韦策尔将军打配合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与韦策尔将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林肯总统的善言,成为两人和好的桥梁,使两人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试想,如果林肯总统真的撤掉了格兰特,不仅会使两人结怨,甚至可能影响南北战争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学做报喜的“喜鹊”,这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事业的发展。

    ⑤善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而善良的内心,而他人也可能因一句善言而从此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口出善言,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份美德。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第①段:亮出论点:→第②③④段:分析“善言是一种美德”的原因:→第⑤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2)、选文第②段中,运用了事实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事例的内容。
(3)、选文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读完本文后,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让思维开出智慧之花》,完成下面题目。
                                                                                             让思维开出智慧之花
         ①面对土著居民不穿鞋的现状,两位皮鞋推销商向公司总部发回了不同的电报。英国推销商说:“该岛无人穿鞋,我拟明日返回。”但美国推销商却反其道而行之:“该岛无人穿鞋,很有市场潜力,我准备住上一段日子开拓市场。”
        ②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推销商用了与英国推销商截然相反的角度来看问题。且不说最后他成功了没有,但是我相信,他收获的东西肯定比那个英国推销商多。因此,凡事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
        ③历史上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那就是“田忌赛马”。田忌将军的马在同等级别中都比对手要弱一筹,孙膑于是采用“迂回战术”,避其锋芒,错开了比赛,巧妙地反败为胜。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孙膑用了不同寻常的思维,针对敌我双方实力有别的问题,避开与对手“针锋相对”,最后做到以弱胜强。
        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智慧。孔子提出过“智者乐水”的观点,就是指智慧的人的思维如同水一般活跃,懂得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他的智慧就在于不同寻常的思维,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观点就是如此。这种智慧是“大智若愚”的,外人看来是荒谬之极,实则乃大智慧。孔子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思考生智慧。古人智慧的事例也有很多,有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有司马光砸缸。他们都是利用了突破的思维,巧妙运用策略,铸就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
        ⑤想要做一个智慧的人,你必须要能够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多从侧面和反面来思考问题,你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谛,收获更多。但是话说回来,想要使用逆向思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能从反面来想的人占少数,而如果你能够留心身边的小事,多思考,多领悟,相信你也能成为一名“智者”。
        ⑥不一样的思维,成就不一样的智慧。愿你的思维开出缤纷的智慧花朵。(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课内阅读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今年12月福州第十九中学开展“铭记‘一二九’,峥嵘自少年”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师生共读一篇文”“红色旅游大调查”两个沉浸式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心怀家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一】品格修炼——师生共读一篇文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活动二】先辈洗礼——红色旅游大调查

材料一:

2019年我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建国70周年庆典活动。在国庆庆典活动的带动下,我国迎来了红色旅游热潮。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消费人次同比增长达23.2%,极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在中国,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与革命事业相关的主题性旅游。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机结合。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能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

材料二:

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统计情况及预测

材料三:

闽东是一块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红色土地,其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全市共有10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27处爱国教育基地,革命遗址或革命烈士纪念馆19处。2017年,位于福安市的闽东革命纪念馆等12个革命遗址(含纪念设施)被评为福安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蕉城区16个乡镇中有11个都留下了革命史迹。屏南县共有20多处革命旧址、旧居。闽东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

阅读理解

“诗教”的当下意义

谢有顺

①最近接触了很多小学生诗人,看他们现场作诗、发言,都有良好的诗歌素养。与此同时,我也不断地在媒体上读到诗歌无用的论调。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信息,迫使我思考“诗教”在当下的意义。

②诗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这点,从父母给孩子取名就可看出:像张恨水、谢冰心等人的名字,之所以被人喜欢,正因为这些名字有诗意,一种特殊的美——真正影响、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还是诗歌的力量。在中国人的人生构想中,诗意的人生比庸俗的、功利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⑴____因此,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美育。

③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不了解、学习一点诗歌,你甚至不懂如何把话说得优雅、准确。汉语是很结晶的语言,有时口语说了一大篇,还不如引一句诗来得准确、生动。⑵____只有诗的语言,能如此凝练、精致。

④因此,诗歌也是一种说话方式,不过,它说出的主要是诗人自己的情怀、胸襟和旨趣。通过诗,理解诗人,探究他的情感空间和内心世界,就可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生与人生的叠加。和诗里的人生有了共鸣、回应,我们原有的人生就延长、扩大了。

⑤诗歌教育既教人抒发情感,还教人如何节制情感。太夸张、外露的情感,容易伤害诗歌的美和隐忍。读戴望舒《雨巷》,会发现“忧愁”是“丁香一样的”,“目光”是“太息一般的”,“惆怅”是“丁香般的”,“姑娘”是“结着愁怨的”,情感都被溶解到具体的感觉中,加上很好的语言节奏,它唤醒的是我们内心的事物,那份感伤和忧愁,也变得触手可及。

⑥因此,以诗歌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能使一个人变得情感丰富、心灵敏感;同时,也能意识到情感的抒发如何才能优雅、节制,更富美感。中国古代的情感表达强调中和之美,但过分矜持,有时缺乏激情和奔放,有了新诗之后,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就有了新的出口,这是新诗的功绩之一,不容抹杀。

⑦中国的诗歌,尤其是古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强调人情和人心。实现诗人的人生心得和人生旨趣、物与人的合一,才堪称高境界。⑶____

⑧进入诗歌世界,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细腻、高远的心灵,这些为语言所雕刻出来的精致心灵,一旦被理解、欣赏,意义是深远的,因为一种心灵教育的完成,必然要以心灵为摹本,也要以心灵间的呼应为路径,从而达到对内心世界的塑造。

⑨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注入暖意。以诗教之,即以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为核心的“诗教”,推广开来,获得学生的响应后,必将提升一代人的人文素养。我相信,他们的感知系统、审美方式、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都会因诗而改变。(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