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百无一用非书生》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弃丢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出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了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整天和杂质粉末、棉花飞絮打交道,戴上三层口罩,下了班嘴里面也都是黑的,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帮他拿下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子,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⑫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的?

(2)、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有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名言也可作为论据用在本文。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呵护孩子心中的“西瓜树”
      ①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依30分为满分的标准,改作文的老师给这作文打了24分,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了一句批语“西瓜不长在树上”。
      ②孩子多是富含想象力的,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匪夷所思,但有时候却缺乏常识。这恰恰是孩子的特点,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绝对不能随意扼杀,而应给予热情鼓励,多包容、少批评、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为,有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令我们震惊,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③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创造力。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常被成人视为“胡思乱想”,其实,那可能恰恰是因为成人缺乏想象力所致。不妨再来看看这个小故事:美国沃帕科内塔小镇,一位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10岁的儿子在后院里蹦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亲爱的,你在干嘛呢?”儿子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妈妈没有给“胡思乱想”的儿子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家哟!”30年后,这个小孩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④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成功只是带有偶然性的个例,那么,英国一项持续30余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则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加成功。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调查显示,在11岁时便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当中,50%的人42岁时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而想象力较差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仅为20%。
      ⑤由于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禁锢,凡事要求循规蹈矩,师法古贤,国人历来在科技想象力方面比较薄弱,很少有异想天开的例子。其实,中国人也曾有想象力丰富的时代,先秦时代的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共工撞山、羿射九日、嫦娥登月等,何其大胆精彩。可惜,后来的独尊儒术,专注六经,八股取士,钻故纸堆,把中国人的想象力几乎扼杀殆尽,也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深刻。
      ⑥前不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丰富的想象力的肯定与鼓励。一个贫瘠、落后、封闭的高密,居然能给他提供无限的创作来源,让他变幻出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和事。他的成功也能给我们的科技教育界以启示和警醒:                                                                     
                            
      ⑦因而,呵护学生心中的“西瓜树”,与支持孩子的“登月梦”,对于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同样大有意义,同样值得肯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演奏快乐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
      ⑦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信何来
                                                                                                                                   史中兴
        ①人要自尊,自尊来自自信,自信来自自我评估。有十分货色,就是十分货色,不降低成色,不矮化自己。
        ②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讲《红楼梦》,开宗明义:“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他潜心研究庄子,有人问他古今研究庄子者的高低。他口出狂言:“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③萧伯纳当年游历上海,一日天气晴好,餐后接待方派几位文化名人陪同他到花园中散步,阳光下萧伯纳白发苍髯别具风采。有人不禁赞叹:“萧伯纳先生,你福气真大,能在上海见到太阳。”这位爱尔兰人回答说:“不,这是太阳的福气,能在上海见到萧伯纳。”
        ④这两位名人可谓自信满满,狂则狂矣,却不是信口开河。刘文典的狂言,有他出版的十卷本《庄子补正》为据,这是他沉潜多年的心血结晶,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再看萧伯纳,这位戏剧家一生创作五十二个剧本,还写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评论,是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九十四岁辞世前夕,他还在写作,声言“我甚至不想就此告别,因为我身上还有足够的劲儿”。这个劲儿,就是足够的自信。这让他赢得世人久远的尊敬。
        ⑤自信不存,自尊也就无从谈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次次政治运动摧毁了大批知识分子的自信,学术造诣很高的人,忽然间都变得没有知识了,甚至宣告从前的著述可以一把火烧掉。能够抵挡这股反动潮流的人十分罕见,不说一句“我错了”过得了关吗?一时间,有学问的人只能噤若寒蝉,集体失语。
       ⑥如今情况有了改变,自信满满、以国家级权威自居、唯我独大独尊的人多了,几乎到了批量生产的地步。他们不用担心被打棍子了,甚至就怕没人打棍子,因为打棍子、拍砖头可以引起轰动效应。某教授由于胡言乱语触犯众怒,名声大噪,他则得其所哉。
        ⑦前面两位名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经过历史检验自然形成的权威,依仗的是货真价实的学术和创作成果;而眼下一些口出狂言以大师自居者,心浮气躁,热衷于自我炒作,豪气建在沙滩上,经不起检验,还不时曝出抄袭造假的丑闻。不但未赢得尊严,还让人嗤之以鼻。狂不要紧,自我炒作狂,就是一种病态了。它对学术环境的腐蚀,对学风的毒化,对文化事业的损害与破坏,害莫大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人可以创新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
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我爱我家

        ①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父母都在很普通的岗位上工作,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处处都充满着幸福的旋律。

        ②首先是一家之主——爸爸,爸爸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每天下班后的“工作”就是回家,爸爸几乎不在外面吃饭。他总是说:“外面的鱼肉再好吃。也抵不过妈妈的手艺,而且吃得放心。”

        ③爸爸平时话不多,对事情很执着,只要是他认为对的,若是别人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他是不会改变观点的。在学习上,爸爸是我的导师、我的智囊,在家务上是妈妈的好帮手,在滑游戏方面,则成了我的敌手。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我的好爸爸。

        ④然后是美丽温柔的妈妈。我敢说妈妈绝对是一个理家好手,不仅仅对丈夫、女儿体贴,而且对老人也是照顾有加。那次奶奶病了,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去趟奶奶家,嘘寒问暖的,又是做饭,又是拿一些脏的衣物回家来洗。做这些事情妈妈从没有过怨言,在她的观念中还保留着传统的做规矩: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⑤我把妈妈称为家里的大厨,因为不管是什么材料,在她的手中这么一次换几下,就会变成一道美味菜肴。现在,妈妈也讲究菜的营养搭配、荤素搭配,而且妈妈偶尔还会做一些她小时候吃的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⑥然后是喜欢安静的我,也有,一些贪玩、贪嘴的我。初中生活是很紧张的,但是我有我自己的办法来调整,给自己的一个死党打个电话,谈谈心,这是最好的办法。

        ⑦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一个宝,当然我也不例外。自从出生的那进起,我便储蓄了一份不薄的亲情。在海上航行时,亲情是我的指南针;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亲情是一片绿荫;而在风平浪静、美丽的港湾中,亲情则是我的海岸。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陪伴在我的左右。

        ⑧就这么一个由爸爸、妈妈还有我组成的三口之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却是彼此都相爱的幸福家庭。我爱我家。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⑤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