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3年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入学语文真卷(二)

读下面这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接受一名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位美国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答道:“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他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1)、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2)、周恩来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节选)

佚名

    ①一日,夜深人静,木兰奉命巡营,忽见宿鸟惊飞,自北而南。她怀疑敌军会夜袭,便去找元帅商议。他们设计将人马撤出大营,四下埋伏,等候来犯军队入网。木兰又带领一队人马,埋伏在来犯军队回营的途中。

    ②对方这次发动了全军偷袭,心想定会马到成功。他们摸进大营来,却只见空寨一座,自知中计,想退回去时,四下伏兵已杀来。来犯军队死伤无数,好不容易退出营寨,又遭遇木兰拦截。来犯军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木兰一边派人禀报元帅,一边进城安民,并吩咐士兵严守军纪,不得妄动百姓一草一木。

    ③作战中,木兰手臂上中了箭,在营中休养,贺元帅前来探望,并欲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木兰。木兰推说箭伤发作,请求返乡休养。这时几名将领也来探望,大家鼓动木兰答应亲事,木兰只好谎称自己家中有妻。

    ④朝廷宣召有功之臣,赏赐黄金玉帛,许多人来向木兰道贺。木兰却说道:“我不愿升官受赏,已决心还乡。”木兰向元帅说明自己为国立功,不图富贵,并执意回乡,元帅只好应允。

    ⑤木兰回乡时,百姓沿途招待,家中父母姐弟出来迎接。全家团圆人人欢喜。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儿装又回到织布机房安心织布。

批注:木兰脱去军装回归家乡也寄托了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⑥不久,贺元帅又来为自己的女儿提亲。花父推说木兰受了风寒,染病在床。贺元帅执意要去床前探病。花父无法再推托,只得唤来木兰相见。木兰身穿衫裙,走上堂来。贺元帅仍说要见木兰。花父说:“就是她。”贺元帅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花父安排酒宴,向贺元帅请罪。酒宴过后,木兰将贺元帅请到织布机房说:“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从军。为国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定,我愿依旧勤于纺织,尽我本分。”贺元帅听了,十分钦佩,便回朝去了。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团圆饼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月光菩萨",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老长工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亲总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萨,供了祖先,才准我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酱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阵心酸,几乎掉下泪来。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祭拜过月光菩萨,你就赶紧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阿荣伯兴匆匆地从街上买来一个好大的月光饼,有小桌那么大,阿荣伯说是专为祭月亮菩萨的。祭拜过月亮,我就急着要吃那大大的月光饼。可是妈妈不让我掰开来,说一定要过了十六才能吃。

“十五月光十六圆。十五和十六都是团圆的好日子,要先吃我自己做的团圆饼。”妈妈笑眯眯地说。

妈妈的命令,连外公都得听。所以阿荣伯就把那大大的月光饼高高挂在厨房柱子上,让我只能对着它闻香味。过了十六,他才把饼切开,半个给外公放在他房间里慢慢儿吃,半个大家分来尝尝。连妈妈都夸好香好脆呢。她想了一下,要阿荣伯再去买一个来,挂在她自己房间里。到了晚上,她搂我在怀里,对着大月光饼呆呆地看半天,拍着我轻声地说:"小春,写封信给你爸爸,告诉他我们屋子里有个大大的团圆饼,要他明年回来过中秋节,一家团圆多好?"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的古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有改动)

阅读理解

①小学一年级暑假,我去北京外婆家住。 当时我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外婆的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的笑闹声。加之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更不得安宁了。

②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 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笑了起来。 是啊,什么叫累呢? 我们从没想过。 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 当我们终于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 为什么不花些时间攒(zǎn)糖纸呢?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稀罕,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

④从此,我和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和世香先是把零花钱都拿去买了糖,然后我们突击吃糖。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各个角落的糖纸。我们会追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就是半天;我们还会在糖果柜台前,耐心地守候带孩子来买糖吃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儿希望啊!我们觉得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批注:这段话写出了“我”和世香攒糖纸____。

⑤暑假就要结束,我和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你们玩儿呢,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让人不得安宁。”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 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miǎo)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儿的人是我的表姑。

⑥这时,我突然觉得很累。原来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变重了。

⑦我长大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课外阅读。

微尘远,山花近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 ……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 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 ……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子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 “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 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 不多久, “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 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 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⑫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对噢,都不能要嘛! 谁叫你是咱的客人呢! 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⑬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⑭车子继续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说起紫土豆很多人以为是近年才有的新品种,“其实紫土豆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它是秘鲁的一个古老品种,明朝的时候就从国外引进种植,不过因产量不高,才逐渐被淘汰。”彭洁介绍道。

紫土豆种植创业者彭洁告诉记者:“紫土豆中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营养价值极高,与现代人的饮食需求非常契合。”看清市场需求后,虽然①(一穷二白、一清二白)彭洁还是借款开始试种土豆。收获后,彭洁并没有②(如法炮制、上行下效)别人地做法,到市场上贩卖,而是拿着样品找订单。让彭洁没想到的是,她一下就以普通马铃薯7~8倍的价格,拿下深圳一家公司300吨的订单。接到订单后,彭洁③(喜忧交加、悲喜交集) , 欢喜紫色土豆销售前景广阔,但忧虑的是种植基地还没有规模,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订单。在与对方协议三年内完成订单后,彭洁便带领创业团队在古蔺县箭竹乡、观文镇等地建立基地。

对紫土豆了解越多,彭洁就越兴奋,她一头扎进了紫土豆创业大潮。至今,她和团队已经近7年从事马铃薯研究工作,对紫色马铃薯的高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开展调查研究。“花青素对人身体的益处人们都已④(耳熟能详、耳濡目染) , 紫色马铃薯富含花青素,并且口感好,非常受欢迎。”现在,彭洁正带领当地的乡亲们大踏步地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