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卷

 课外阅读

 ————————

①1948 年 5 月 25 日,这是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一个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②那年的 5 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 19 岁。

③董存瑞是人民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横线画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经过。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4)、你从董存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 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 样的小船。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 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 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 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 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纯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 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 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 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 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sāo)  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 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读课外小说:阅读短文(节选)作答。

ㅤㅤ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ㅤㅤ“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ㅤㅤ“你要看点什么?”姑娘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ㅤㅤ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姑娘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ㅤㅤ“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姑娘一边写,一边说。

ㅤㅤ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ㅤㅤ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ㅤㅤ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阅读。

别出心裁的“小说旅馆”

①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纽波特海湾,有一家旅店被人们称为“小说旅馆”。从外观看去,这个只有3层楼的旅馆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没有什么不同,但每年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特别是一些喜爱读书的人在这里下榻。

②早在8年前,同在一家酒店供职的科利尔和莎莉斯在工作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客人特别是一些文化人在旅途之余不愿光顾酒吧、健身房等地,也不喜欢看电影、电视,而是愿意静下心来读一些名著,而在当时,酒店又无法满足这部分客人的“特殊”需要。于是,科利尔和莎莉斯便一同辞职,集资购买了海湾处的一幢楼房,装修后取名为“西里维亚旅馆”,设客房20套,房间内没有电视机,旅馆内也没有酒吧、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

③走进这家旅馆,人们会发现旅馆的房间没有编号,每一套房间都是以世界一位著名的作家或闻名于世的小说主人公来命名的,其房间的摆设与布置也与该作家或主人公有密切关联。如在“福尔摩斯客房”内,衣帽架上挂着的那顶半圆筒状的帽子和黑色披风,以及桌子上放着的大烟斗,使人仿佛感到这位驰名世界的“神探福尔摩斯”就近在眼前,此时如果再翻阅《福尔摩斯探案》的小说,人们会产生一种自己正在与福尔摩斯讨论案情的感觉;在“海明威客房”中,人们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景象,通过房间中的残旧打字机和挂在墙壁上的羚羊头,人们似乎联想到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战地钟声》里动人的情节描写。

④也许是由于旅馆特殊的设置,人们逐渐忘记了旅馆的原名,都以“小说旅馆”而代之。在旅馆的每个房间和庭院内,随处可见阅读小说、静心思考、埋头写作、交流读书心得的游客,他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旅馆”的影响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都以能在这家小旅馆住一宿为乐,一些新婚夫妇甚至还以在这家旅馆以法国女作家科利特命名的“科利特客房”中欢度蜜月为荣。正因为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想在“小说旅馆”住宿,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定。

一副腰鼓板

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如同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

②几个精疲力竭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

③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外背对着他的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

④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铆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质问道:“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

⑤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投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

⑥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容易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水里。她双手按着盘根错节、长势旺盛的草甸子,艰难地爬起来,往前一迈脚,腹部抽搐般疼痛……苏红感到双腿越来越沉重,每落下一脚,总被茂密的藏蒿草、乌拉苔草牵绊着,强扯硬拽地不让她把脚抬起来。她腿一软,右脚从草甸子上滑脱了,身体不由歪向泥潭。泥浆很快没到了膝盖。她明白自己陷入了沼泽,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

⑦“苏红,接着,伏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儿。”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沼泽来施救时,竟也落进了沼泽。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儿。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苏红镇定下来,她伏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沼泽里挣脱出来想要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

⑧苏红眼里噙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能忘记队长临终前的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腰鼓呢?”

⑨这几天,他们将皮带、腰鼓的皮背带等都煮着、烤着吃了。穆迪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草根、野菜。”

⑩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她顿了一下,“刚才,我看到受伤的小王,饿得快要不行了……”

⑪苏红说着,噙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

⑫穆迪的眼眶红了,他蹲下来,拿过苏红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一簇篝火,在茫茫草地的这块高坡上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的野草火舌,吱吱啦啦舔吻着两块浸湿的鼓皮。

⑬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收拢在一起,捆成一束,白在内,红朝外。他背起来,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的前面。队员们跟着前面的那抹腰鼓红。走。走。走。

⑭他们提前大半天到了吴起镇。

⑮苏红在一个乐器铺找到穆迪,那副腰鼓板上已蒙上了新的牛皮。

⑯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苏红扭着秧歌,擂响了腰间通红的腰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