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3年广大附中入学语文真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 ,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 ,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 , 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 ,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意,是会意字。“恐民之不信”中的“信”可译为相信、信任。 B、“有一人徙之”中的“之”和“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中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作代词。 C、成语“行之有效”意思是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由此推断,“法之不行”的“行”也可以解释为“实行”。 D、“秦民大说”一句中的“说”,同“悦”,意思是高兴。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C、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D、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②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4)、上述故事中,为了保证新法的顺利实施,卫鞅采取了哪两个措施?请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