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 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经?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科学家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这位科学家所说的是文明社会做人的最基本的规矩,而如今许多成年人却忘记了这些。一个普通人缺少文明,也就是影响周围的一些人,但缺少文明的是一位社会名人,就有可能危害广大公众和整个社会。
      ③今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记者在采访郭德纲别墅侵占绿地一事时被拒绝,并遭到郭德纲徒弟殴打。北京电视台栏目组举行了发布会,挨打记者讲述了被打全过程,并宣称郭德纲经纪人已来到北京台承认打人,但栏目组方面未接受道歉会保留一切法律权利。12月15日,郭德纲通过微博正式向北京台和全社会道歉。道歉固然可贵,但却来得如此之迟。被打的是电视台记者,试想,如果被打的是民工、保安、清洁员,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反响,郭德纲们会道歉吗?
      ④其实,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全世界都一样,对男女老少一样,对普通人和名人也一样。不要以为自己当了官、有了钱、出了名就可为所欲为,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遇到事情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想自己在幼儿园学过什么。郭德纲和他的弟子们,要是记得卡皮察先生在幼儿园学到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大概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阅读《莫远离“深阅读”》,回答后面问题
                                                                                          莫远离“深阅读”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
        ②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③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④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⑤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资本论》写了40年,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⑥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阅读下文 ,回答相关问题。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⑤“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之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⑥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用勤学苦读的缘故。
       ⑦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⑧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喃?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⑨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⑩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⑪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⑫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⑬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选自《疯狂阅读》2014年第3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难得淡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阅读

有书便是艳阳天

向贤彪

    ①“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②书籍是人类的挚友。前不久,一幕场景令人难忘: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神情专注。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的时间变多了,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③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一个微信书友群中,大家互相交流抗疫期间读书收获的新知与启迪。有人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悟人类应该自警自省、更加谦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群友分享“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④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⑤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⑥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                        

(选自202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阅读议论性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风度的认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风度

①风度不止是男性的专利。试想,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妙龄少女,袭一身红裙,飘然而过,众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者矣!”那么,风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辞海》里是这样说的:风度指一个人良好的谈吐、举止、仪容、姿态。譬如有绅士风度、大将风度、宰相风度、伟人风度、学者风度等。近义词还有风范(气度,韵致);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节(气度情操)等等。

③风度,其实就是一种美。美,首先征服的是人的双眼,然后才是人的心灵;而风度,必须首先征服人的心灵,然后才去征服人的眼睛。但是,眼睛有时候会欺骗自己,而心却不会。所以,美是一种幼稚的风度,而风度则是一种成熟的美、一种深刻的美、一种恒久的美。在我看来,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一个人外在美的一种升华。风度的本质,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④所以,美丽动人是一种风度,英俊潇洒是一种风度,卓尔不群是一种风度,平易近人是一种风度,机智灵活是一种风度,勇敢顽强是一种风度,谈吐不俗是一种风度,笑看红尘是一种风度……

⑤世界上任何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人的风度气质美也有规律性。因此,风度可以通过自我完善来获得。

⑥首先,要仪容整洁。举止端庄,衣着得体,待人谦恭,彬彬有礼,这是有风度的起码内容。从传统意义上说,这种风度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所以被推崇为绅士风度。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在某种意义上,风度与财富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财富与风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比如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别看有些有钱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但他们言语粗俗、举止野蛮,给人的感觉反而比随地吐痰的乞丐更没有风度。

⑦其次,要学识渊博。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种风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一种风度。学识渊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人的生理不足。拿破仑身材矮小,但依然可以做欧洲雄师;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虽然是三个瘸子,但足以让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埋葬。相反,生得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纵然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⑧第三,要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且胜不骄、败不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将风度。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东晋谢安的淝水大战。这是何等的睿智与镇定啊!

⑨最后,要襟怀宽广。一个自私、狭隘、充满嫉妒的人是无法与风度二字相提并论的。我们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在那里,天下第二的美人——恶毒的王后,没有风度。同样,____。禁烟英雄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襟怀,这样的风度。

⑩仪容整洁、学识渊博、临危不乱、襟怀宽广,也许,这还不是风度的全部,但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反复锻炼,严格要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

(选自中财论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