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成长

冯荟帆

海川从七八岁时就显示出了多思的特性,那时他总爱一个人坐在平房上看西边的日头一点点落下,听那倦鸟归巢的声音,跟在忙碌的爷爷身后问东问西。

“爷爷,为什么睡醒后天就亮了?”

“爷爷,咱们死后都去哪里呀?”

“爷爷,雪是从哪里来的?”

……

爷爷在忙,直接不理会海川,有一些问题是爷爷的小学学历乃至这一生的阅历都无法解释的。被问得烦了,他就会懊恼地训斥:“小孩子问那么多问题弄啥?一边儿玩去,我忙着哩。”不过海川的好奇心偶尔也能得到满足,就是晚上一起和爷爷看电视剧的时候。海川会指着电视中出现的人物,问爷爷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爷爷就会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告诫海川要做一个好人,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电视中也总是坏人落得凄惨下场、好人得到圆满的结局,于是海川明白了人生中第一个道理:长大要做一个好人。

海川跟着爷爷生活,童年和小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乡里度过的。尽管有时候他看起来比周围的小孩儿多一些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但玩起来也是个顶个的。夏天,他领着邻居家的弟弟妹妹跑好多树林去够知了皮,换来钱买零嘴儿。冬天,他就和一群孩子跑着打雪仗,手指冻得红肿也不歇息,厚厚的积雪上密密麻麻地印着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怎么看,这样的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但是海川有自己的秘密,这秘密伴随着不安,但也因为这种真切的不安而产生一种自己与众不同的得意感。

海川家是北方典型的平房。夏天他们爷俩儿不睡卧室,就躺在堂屋两边的沙发上。堂屋的门也总是敞开着,电风扇开着二档,吹到第二天早上爷爷起床。村里的夏夜对海川来说并不平静,院子里蝲蝲蛄、纺织娘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只有雷雨天才会将这些声音掩盖。爷爷总是早早地就睡着了,海川却常常清醒很久,他的眼皮遮住了眼球,但是心里总觉得眼睛是睁着的,一刻不停地捕捉着外面微弱的光亮和强劲的虫鸣。电风扇吹着,桌子上的塑料袋、墙上翘起角的奖状、覆盖薄膜的挂画此刻都像活过来了一样,和风一起捉弄海川。它们显摆自己的存在,一声声敲打着海川的眼皮和心脏。

海川不敢睁开眼睛去看,有节奏的声音让他不停地冒汗,是不是有什么在靠近?海川默默地祈祷、期盼什么人或者神仙能够救他,他不敢喊近在咫尺的爷爷,因为不想被发现自己还是醒着的。这种恐惧使他的意识更加活跃,但是也逐渐丧失了理智,紧绷的神经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风扇一圈一圈地转,令人紧张的声音也有规律地传来。海川在心里祈盼:“天快亮吧,快亮吧,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好人。”等到他汗湿了一层又一层,精神支撑不住的时候就会沉沉睡到天大亮,海川醒来总会感到庆幸,自己又熬过了“生死关”。他从未告诉过爷爷这些事,因为既担心爷爷嘲笑自己的胆小,又想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骄傲——那些夜里,他有着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体验,一次又一次。

后来,海川从课堂和书中明白了并没有妖魔鬼怪,他不再想象夜晚中未知的强大力量会悄然夺去自己的生命,与其他孩子一样开始了解他们身处的这个具体的、真实的世界。乡里没什么好的初中,小学毕业后,海川被一位老师指点着报考了城里的中学。海川学习不错,成功地考上了城里两所不错的中学,爷爷接到电话通知的时候很是骄傲,当着邻居的面刻意放大了嗓门,一遍遍地感慨:“俩学校都考上了,抢着要海川。”海川也很高兴,除了小时候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外,他还没有想过将来具体要做什么,既然现在能做的事只有上学,那上初中就可以了。抱着这样的心态,海川初中三年踏踏实实地学习,也顺利考上了本地的重点高中。

但是高中的节奏让海川很不适应,他无法接受机械地重复和对欲望的压抑。

他凭着书中看来的文字和自己的直觉向老师提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在教室里上课,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规矩……甚至会和老师发生争执。他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学校应当解放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高考也不应该被捧到天上去,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海川很是兴奋,眼睛亮亮的。他作了小小的抗争,偷偷熬夜看小说。其他人的台灯照的是数学题,自己的台灯照的却是文学。但是,他毕竟没有那种与大环境背道而行的魄力和勇气,仍然坐在重点班里跟着老师的安排学习,因为他也不清楚如果不读大学,自己能靠什么谋生存。幸运的是他最终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在大学里,海川仍然不喜欢很多事物,不过也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片面的话了。

从小到大,海川一直坚信自己与众不同。但如今他开始动摇,因为自己马上就将和很多同龄人涌入就业市场,就像沙滩上的一粒沙子无法被筛出。他在学校打电话和爷爷聊天,问爷爷一些问题,“假如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假如自己挣不到钱怎么办”“能不能去山区支教”等。爷爷总是安慰海川,不用挣大钱,能养活自己就行,想做什么就只管去做。海川再也不是那个以爷爷的答案为真理的孩子了,他跟着室友去烧烤摊上喝了个大醉,醉了之后脑子就变得混沌了,就不会思考过去和将来。

酒总是会醒的。海川开始和大家一样捏着不算出彩的简历,走过一个又一个……

(有删改)

(1)、下列情节在文中未出现的一项是        (  )
A、海川领着邻居家的弟弟妹妹玩耍 B、海川喜欢追着爷爷问很多问题 C、海川高中时喜欢偷偷熬夜看小说 D、海川大学的时候经常喜欢去喝酒
(2)、海川有自己的秘密,根据文中内容推测,海川的秘密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
A、自己做了亏心事,总是想要做一个好人。 B、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就显示了多思的特性。 C、喜欢一个人坐在平房上看西边的日头。 D、总是一个人熬过一个又一个“生死关”。
(3)、选文中写了海川三次“提问”,每一次的提问的内容和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完成下表。

时间

提问的内容

心理状态

小时候

“爷爷,为什么睡醒后天就亮了?”

“爷爷,咱们死后都去哪里呀?”

“爷爷,雪是从哪里来的?”

问爷爷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未来充满好奇

高中

对现实充满反抗

大学即将

毕业

“假如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假如自己挣不到钱怎么办”

“能不能去山区支教”

(4)、选文最后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请根据选文内容,发挥想象,续写海川的结局。(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个多雨的夏天

    ①得知父亲过世的消息的那天晚上,二叔坐在父亲的灵柩前,老泪横流,直至深夜不肯离去。第二天再见他,竟然头发全白了。

    ②二叔并不是我的亲叔,他是父亲的把兄弟。他们在过去那个苦难岁月中所结下的情感,已经像他们手上的老茧一样,集结成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爱屋及乌,再加上二叔没有亲眷,于是,我很自然地便成了他精神上不可割舍的寄托。

    ③我们那山坳里产枣子,记得儿时,我嘴馋,每每在枣子刚泛红还未熟透时,我就嘴角流着涎水吵闹着要吃枣子。每当这时,父亲是不肯搭理我的,这时,二叔便成了我心中的大英雄。因为只有他愿意忍受被“扒疥毛”扒着的苦痛,为我上树摘枣子。

    ④二叔由于伤腿的缘故,动作可比平日笨拙得多。他先将两只粗糙的手紧紧贴在同样粗糙的枣树皮上,然后用右脚勾住树干,左腿却僵直地伸着(他左腿受了重创),就像一段枯死的木头。他一寸寸地向上蠕动着,所有的气力似乎都倾注在了他强壮的臂膀上。终于他的右手抓住了一段伸出的枣枝,左手紧跟着也靠了上去,他的身躯完全腾空了,腿脚失去了依托。他嘴里喊着“一二三”,臂膀和腰腿一齐用力,终于用右腿攀住了那段枝干,然后将整个身子连着那条病腿翻了上去,引得那段枣枝一阵巨烈的颤动……

    ⑤等摘的够我吃上几天的了,他就笨拙地滑了下来,结果却擦了一肚皮的血痕。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二叔呵呵地笑了。当我将一个又红又大的枣子塞进二叔的嘴里时,我才发现他满脸满手的小红疙瘩,我立即明白了什么,心里顿时涌上一阵深切的歉意。但二叔似乎并不介意,只要我快乐,他就满足了。

    ⑥那天,父亲领着我去二叔家玩,趁他们拉家常的工夫,我来到院里的那口大水缸前。这水缸的缸壁雕满了一条条云遮雾罩的赤龙,还刻有凹凸不平但却错落有致的篆体字,它一直是我在二叔的至爱。我围着比我还高出半头的水缸转了几圈,就从墙角搬来了一摞砖搁在缸底,踩着攀了上去。当我两腿叉开着浑身发颤地站在缸沿上时,我觉得神气极了。

    ⑦这时我忽然憋不住尿了,小腹一阵阵地剧疼,我再也顾不得那么多,肆无忌惮地尿起来。正是我得意的时候,二叔和父亲忽然并肩从堂屋里走了出来。父亲一看见我那架式,一把将我从水缸上揪了下来,脱下“千层底”,就在我屁股上没命地抽起来。这时二叔忽然暴躁地大喝一声,“你这是干什么,他还是个娃儿!”说着一把夺过父亲的布鞋扔了出去,然后将父亲推出门,这才抱起正哭得起劲的我劝慰起来。父亲和二叔这对休戚与共的亲兄弟,第一次因为我而红了脸。

    ⑧光阴似箭,倏忽间物是人非。当那些幸福的往事变成了模糊的记忆时,我才发现二叔老了。

    ⑨作为知识分子的二叔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受过造反派的非难。到了现在,那个岁月所经受的折磨虽然已在二叔豁达乐观的心里淡化的没了痕迹,却在他脆弱的肉体下扎了根,每当阴雨天气,他干瘦的腿总是软软的肿胀起来,用手一按一个肉窝。父亲怕他太过寂寞,于是执意要把他接到我家,好有个照应,我和娘也极力赞成,可二叔就是不应允。父亲知道,我也知道,二叔是怕他满身的病疾连累了我们,这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即使满身的疮痍,可善良的心里装下的仍是别人的苦楚。

    ⑩看着二叔满头零乱的白发和卷旱烟时微微颤抖的布满青筋的老手,我的心竟痉挛般的悸动了半日。我第一次感觉到二叔真正的老了。在儿时的记忆中,二叔便拥有一把嗑嘴的茶壶外配一个青黛色的茶杯和一个黑漆斑驳的陈旧的木柜——里面盛满了干燥的烟叶和纷乱的纸头。十几年了,仍然如故,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杯茶,一袋烟,似乎就是二叔后半生的惟一,我心中间涌出一种至今笔头难以表达的凄凉。我无法揣摩这老人那时的心情,只能用一颗疲乏的心体会他的孤独和寂寞。

    11 那些遮蔽在阴隅中的记忆,就在那个多雨的夏天,就在雨雾和泪帘的隔阂中,像二叔嘶哑的喉咙里所挣脱出的哭音,如此现实,如此突然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扛着父亲的棺木,和二叔一起,像两个虔诚的信徒,大踏步的向远处的群山碧野中走去。我知道,在那一刻,二叔和我的心灵一样的纯净。                                   (有删改)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独立与合作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学生只有具有合作精神,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序地展开;学生只有具有合作精神,同学之间才能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成功的捷径,还可以帮助别人得以提高和发展,并且也可以为大家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基础。

    学生的独立意识在学习当中更是不容忽视,在课堂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的思维不能总是跟着老师转,也不能总是随着同学跑,而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掌握。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是他真正要掌握的东西。智慧若离开紧张的动脑,离开思考,离开独立的探索,就不会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得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的情况下不断地发展。“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独立发现的道路让给学生走;要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深入思考他们接触到的事实、现象及规律的实质。学生想得越深入、越透彻,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越深刻、越牢固。

    在巩固知识与做习题方面更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使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过分迷恋集体作业的形式,那只会造成一种一切顺利的表面现象。教师是否能及时地得到每一个学生脑力劳动情况的信息,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地选择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答的题目,是否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能力,特别是考虑到脑力劳动的独立性和个体性。虽然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要互助友爱,教师对学生要诲人不倦,但这并不是说学生有了困难,我们就一定要帮他或替他去解决。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应当只是减轻学生掌握教材时的难度,帮他摆脱思考,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的智力和才能逐渐变得迟钝起来。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教育者的任务在于要使学生遭遇困难,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并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并且也可以让他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快乐,这又有利于培育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也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内动力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如果不学会合作,闭关自守,不善于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话,那么落后的将永远落后,甚至会更落后:同样一个人若缺乏独立的意识,不积极地拼搏、努力开拓的话,也不会取得大的成就。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中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和具有独立意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书祸

    ①我酷爱读书,读书总给我带来巨大享受,尤其是乘车的时候。

    ②不过我也曾因为乘车读书而“闯祸”,并且不止一次。

    ③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天,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共进晚餐,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需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脚先于我的意识迈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

    ④我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瞪圆了:“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shùn jiān张口结舌---东西全忘在电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市场一旦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⑤刚到美国读书时,一次有位朋友得了感冒,我临时代替她去打一天工照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给她喂饭、换尿布,放卡通片给她看,她累了就哄她睡觉,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小时5美元。

    ⑥当时我正在恋爱,这天晚上要和男友(现在是我丈夫)一起去他家,和他的父母共度圣诞前夜。男友的父母有个习惯: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酒,而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当作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家庭的传统。我知道这瓶酒对男友的重要性,决定下班后就替他去买来。

    ⑦结束了八小时换尿布、喂饭和放卡通片的工作,拿到40美元现金,我赶去买了酒并请店员给它做了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拿着酒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百年孤独》,忘情细读起来,等回过神才发现已足足坐过了两站。等下了车,我感到手中空空、步伐飘飘,若有所失,直到走到男友家门口,才猛然醒悟到那瓶酒已经被我忘记在地铁上!无奈只有再买一瓶。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闯祸”,我丈夫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

    ⑧当然并非每次“闯祸”的损失都那么大,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她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我只把夹在书里的一张从加拿大买的,具有经验意味的牛皮书签弄丢了。

    ⑨回家告诉丈夫,他对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这倒是真的,我还从没丢过书,哪怕是丢了夹在书里的书签,书照旧紧紧攥在手中,跟着我一路回家。

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阅读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①梅红、鞠衣、麹尘、缃叶、菡萏、纁黄、伽罗、月白、天缥、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舞为语,曲为韵,优雅演绎一众中国传统颜色的东方意趣。连日来,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凭借耐人寻味之美霸榜热搜、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窥一二。

②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也因而,随《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时下的“色彩新潮流”,更有由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③大众对于中国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对接时下的日常生活,频频卖断货的国风口红,其郎窖红、胭脂红、美人霁等色号的灵感,无不来自中国色。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皆宜、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

④单从视觉上看,众多中国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中国色的独特性其实更在于色彩观念承载的文化内涵,只有置身于文化史上,中国色彩艺术方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原来,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观”。这种色彩观念结合“阴阳五行说”等要素逐渐整合发展而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可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亦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

⑤“中国色”网站收录的中国色多达526种,丰富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很多颜色颇为微妙,呈现出含蓄而清雅的高级感,妥妥拿捏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在《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一书中揭秘了384种中国古色的由来。例如,“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窃蓝”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点蓝,“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由此可见,中国色均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⑥古往今来,中国色也从流转的自然定格在器物、绘画和建筑中,让更多的人得以捕捉这样的美感。中国陶瓷的众多颜色就大有讲究,包含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意义。对此,马未都在《瓷之色》一书中有过详述。像是声名远播的永乐甜白釉,妙在一个“甜”字。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呈色的杂质,在景德镇洁白如玉的高岭土上施以透明釉,让白里透白。盛唐最神秘的瑰宝——秘色瓷,是唐朝皇亲贵戚专用瓷器,如美人罩上面纱,其工艺至今是谜。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中,就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之青。

⑦来自生活的大美中国色穿越千年,依然魅力独具,“出圈”之后的它能更好地装点今天的美好生活。

(选自《文汇报》,2023年1月30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