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藜麦

【材料一】印加文明的“粮食之母”
ㅤㅤ藜麦故事的开端,要从安第斯山脉出发。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南半球第一高峰。它镶嵌在南美洲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多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安第斯山的高原地区并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但藜麦是个例外:它耐寒、耐旱、耐盐,强大的适应性让藜麦成功在此扎根。上万年前,安第斯山脉南部已有野生藜麦广泛生长,至今山脉间散落的藜属植物,也被证明是藜麦的祖先或野生近亲。穿越安第斯山脉的喀喀湖流域被植物考古学家认作藜麦的发源地。
ㅤㅤ安第斯山人认为藜麦是太阳神赐予他们的食物,因此他们也有藜麦崇拜。在印加璀璨文明留下的文化礼仪、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常常能看到藜麦的身影。时至今日,对于安第斯山区的原住民和印加人的后裔(yì)来说,藜麦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从出生、人生重要仪式、重大节日和宗教活动,到每日的饮食烹饪,都少不了藜麦。可以说,藜麦贯穿了安第斯山人的文明,也贯穿了安第斯山人的一生。
ㅤㅤ【材料二】藜麦成我国“健康新宠”
ㅤㅤ我国的藜麦种植从青藏高原开始。1978年,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农科院首次引入藜麦进行试验种植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时,西藏境内已有小范围种植成功的藜麦。21世纪初的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带,出现了一片片人工种植成功的藜麦田。之后十年,规模化的藜麦种植在山西和甘肃等地出现。
ㅤㅤ近些年,藜麦也被引种到北京的房山区、延庆区、密云区等高海拔地区。光鲜艳丽的藜麦田极具观赏价值,且观赏期长达1个月。因此,北京还设计了京郊休闲游,打造“藜麦特色沟域,体验藜麦美食”景观。
ㅤㅤ藜麦除了优良的营养特性和景观价值,还有很好的医学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藜麦是最好的碳水替代品。因为这些优势,随着藜麦在中国的广泛种植,藜麦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并迅速成为人们眼中的“健康新宠”。
ㅤㅤ【材料三】婴儿食品用上藜麦
ㅤㅤ近些年,婴儿食品市场也开始盯上藜麦。据了解,国外婴儿食品市场之所以大力开发藜麦产品,除了藜麦本身营养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藜麦本身不含麸(fū)质。这对于容易对麸质过敏且不容易排查过敏原的宝宝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福音。

(1)、①材料一中提到了藜麦的三大特点,分别是 

②材料二中,藜麦成为我国健康新宠的原因是:

③材料三中,婴儿食品市场大力开发藜麦产品的原因是:

(2)、 在阅读时,边读边提问,是很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述材料时,你提出了哪些问题?请选择一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判断下面的说法, 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①藜麦适应性强,种在哪里都能成活。 
②青藏高原是藜麦的发源地。 
(4)、综合以上材料,你会推荐哪些人食用藜麦或含藜麦的食物?
举一反三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小刚计划寒假去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他查阅了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达到10.2万平方米 , 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58年,国家开始筹建“中央科学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前身。1984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新展厅于1999年9月17日国庆前夕如期竣工,于2000年4月29日正式对社会开放。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举行奠基典礼。目前我们看到的新馆,整体是一个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个“魔方”,蕴含“解锁”“探秘”之意,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

③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有“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儿童科学乐园”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四个特效影院,新馆以科学教育为主要功能,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

④暑往寒来,中国科学技术馆已走过三十余年的历程,开馆以来,它保持了常年对大众开放,服务观众超过5186万人次以上,为公众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乐园。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科学,探索奥秘。

【材料二】

参观指南

主要场馆

主要展览内容

参观规定

华夏之光

展示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

(1)主题展厅参观需 2—4 小时。

(2)儿童科学乐园适合3—8 周岁儿童,家长必须陪同儿童参观。

探索与发现

展示近代以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成果。

科技与生活

展示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影响。

挑战与未来

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和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儿童科学乐园

展示身边的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应用,体验前沿科技和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间。

特效影院

利用现代电影科技手段,体验各类影视特效,领略科技与自然之美。

(1)球幕、动感、4D影院不适宜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婴幼儿观看。

(2)动感影院谢绝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和孕妇入场。

(3)4D影院谢绝孕妇入场。

宇宙探秘一组

材料一:新闻一则____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材料二:我的地月之旅

大家好,我是嫦娥五号,在探月Family中我排行老五,有人说我是“月表最强挖矿工”,有人说我是“地月最佳快递员”。对我来说,我的地月之旅,就像一场“接力跑”。

虽说我是“五妹”,可是我身材魁梧,总重量超过8吨,比两头成年大象还要重。我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zhuó)陆器、上升器。

旅行开始啦!首先,由我国目前力气最大的火箭——“胖五”一举将我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奔月途中,轨道器要通过三次“打方向盘”来修正航行路线,到达月球附近后,我会刹车减速,稳稳踏上月球轨道。之后我会逐步改变线路靠近月球,待时机成熟之时“一分为二”,将身体分成“轨返组合体”与“着上组合体”。此时,轨返组合体接到命令——继续环月等待,着陆器则“扛着”上升器着陆月球。

接下来,我就马不停蹄地挖土了,我不但要在月球表面采样,还要用我的“钻土神器”钻取月表以下的样本。挖到“土特产”之后,我马上让上升器带着月球样本起飞,开始接力“第一棒”。在接力过程中,上升器先与轨返组合体在月球轨道会合,再将“土特产”交给它,这算完成了第一棒的交接。接过“第二棒”的轨返组合体,在月球轨道环绕7天后,就来到了返回地球的路口。我一收到地面传来的“返程票”,就背起行囊开始返乡啦。

经过约4天的疾驰,轨返组合体回到地球附近,开跑“最后一棒”。返回器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最有意思,通过“打水漂”的方式进行减速,以降低大气摩擦造成的高温和高载。科研人员经过精准计算,早已为我量身定制了一条完美的“弹跳轨迹”,经过一次优雅的“跳跃”,我就安全到家了。

材料三:中国探索宇宙大事记(部分)

时间

成就

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并运行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取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