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三上 10《发现是一种快乐》

阅读理解

①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②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 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片,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 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③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  那是什么花呢 我张口结舌 , 回答不上来。

④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 但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小得多。

⑤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 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⑥我如实地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 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

⑦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湖边。有位老爷爷正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____”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⑧多么好听的名字! 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1)、给短文第③段中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读了短文,我知道“张口结舌”的意思是
(3)、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面关于观察的练习。

①观察有序:“我”不仅看到了湖面上的,还看到了水下隐藏的

②观察动态:花朵了,花梗就又慢慢下去,入水中,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③观后思考:“我”认为它不是浮萍的理由是;“我”认为它不是睡莲的理由是

(4)、“我”向钓鱼的老爷爷请教,会怎么说? (   )
A、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 B、老爷爷,那种花我不认识,快点儿告诉我。 C、喂,我问你,那是什么花?
(5)、 从“我”真正认识水浮莲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举一反三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望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酒着它的清辉。月光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进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请认真阅读《吹糖人》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吹糖人

①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乡下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被会脚板下生风 , 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孩子们睁大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灵巧的双手滴溜溜地转,惊奇地看着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②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哭。“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边,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

③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故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④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这些事情却经常想起。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整本书阅读考查。

①那个小院有个好听的也是名副其实的名字:榴园。两层的小楼,红砖到顶,当中一个雕花门洞,进门是黑黢黢的嘎吱作响的木楼梯,因为油漆剥落,扶手很糙,不小心捋上去的话,手心会扎上小小的刺。上了楼梯,外廊宽宽的,透过粗笨的木围栏,能看到院子里散漫的花草和树木,还有畜牧兽医系梅教授家养的那两只威尔士良种鸡,它们头顶着威武雄壮的红鸡冠,昂头挺胸地在潮湿的泥地上踱步,一会儿同仇敌忾地挑衅小女孩,一会儿挓挲开翅膀冤家对头一样斗得昏天黑地,简直就是榴园里的一对混世小霸王。

②我们一家栖身在二楼东南角的两间旧屋里。房子开间挺大,南北也通透,难得还铺有木地板,虽然那些木头已经烂出了条条缝缝,不小心滚进去一支铅笔的话,就再也别指望能拿出来。工友帮我们把里间用书柜隔开,女孩子睡朝南半间,男孩子睡北半间。外间是我爸妈的卧室,兼客厅,兼饭堂,兼我爸的书房。我爸的书桌是拿一大块床板搁在四只站起来的木箱上,台面很辽阔,我爸用起来别提有多爽气,可我娘要取四季衣物就麻烦了,先要把桌上的书啊笔啊试管玻璃瓶什么的一件件挪开,让我们帮忙把床板抬到一边去,开了衣箱,取出东西,再抬回床板,把桌上的用品归置到原位。程序丝毫不能乱,因为我爸脾气虽好,但是弄乱了他桌上的东西就不行,他会生闷气:不吃饭,光埋头看书,谁喊他都不理,跟个小孩子似的。

③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楼前高过二层窗台的那棵梧桐树。有一年夏天,我趴在窗前小方桌上,伸手就在树枝上抓到一只叫声嘹亮通身漆黑的蝉。我用我娘纳鞋底的细麻绳拴住蝉儿的腰,放它回树上,它一飞,我就拽绳子,可怜的蝉儿才欲张翅便四脚朝天跌在窗台上,不明就里,无法脱身,急得哇呜哇鸣叫。我姐书雅过来看见了,骂我说,小姑娘家家的,学点什么不好,成天跟小虫子小鸟儿较劲!

④知道了吧?那时候,我干巴细瘦,胳膊长,腿长,麻秆儿一样四面戳着,再剪一头短发,伸个细筋筋的脖子,风一样地跑过来跑过去,活脱脱就是假小子的模样,所以我姐一点儿都瞧不上我。

⑤我姐很漂亮,真的,初中高中,她都是校花级的人物。我记得她偷了我爸的自行车在学校操场上七扭八歪地骑,后面跟一群嗷嗷叫的男孩子,十几双手伸过去抢着扶她托她,那风头出得,是个女孩子都眼红。

⑥我哥黄克俊跟我姐一样,也是个激情洋溢的人。当年他教我和我妹妹唱的那首《救中国》,我到现在还能哼哼: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进,努力呀,努力呀,努力呀,救国要奋斗。唉唉,那时候唱起来,真的是血都沸腾。

⑦我哥和我姐,如花的生命,全都终止在二十岁上。一个参加远征军牺牲在缅甸密支那,一个当了八路军牺牲在华北晋绥战场。

⑧还有沈天路,我的天路哥哥。

⑨……

⑩不不,别担心,人老了有点……我没有激动啊,因为他们都死得其所,像烟花绽放在天空,优美而绚烂。我只有自豪。七十多年过去,我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却永远年轻,年轻到笑声里都带着露水。

《野蜂飞舞》节选作者:黄蓓佳

阅读。

姥姥的剪纸

作者:笑源

①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②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剪的松鼠真是 ____!”“你看这只蝴蝶真是 ____!”“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③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④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语句1】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语句2】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语句3】“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⑥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⑦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⑧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