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三上 8《脸谱》

阅读理解

我在小摊前已经站了很久很久了,我对黏土制成的孙悟空脸谱痴迷,舍不得挪动脚步。

妈妈已经第三次唤我去吃晚饭了。

直到小贩收起摊子,我望着他把那些脸谱一一收进他的箱子里,我才回家。

那夜在灯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画着孙悟空脸谱,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一点点满足。

第二天,我带着节省下来的早点钱,去买那脸谱。 小贩说,钱不够,回家再向妈妈要吧。

然而,我不肯。 因为我知道妈妈拿不出为我买玩具的钱。

又一天放晚学的时候,我又站在那小摊前,凝视着那一排排孙悟空脸谱。 它们睁着火眼金睛,好像也在望着我。

今天,那个小贩似乎很高兴。他问我:“向妈妈要钱了吗?”我只好摇摇头。

小贩挑选了一个油彩剥落的孙悟空脸谱,降价卖给了我。

我高兴地赶快把攥得发热的钱递给了他,接过脸谱飞也似的跑回了家,我真怕他后悔。

回到家里,我嗫嚅着告诉妈妈,我买了一个残品,因为钱不够。

妈妈没有作声,她接过脸谱,端详了半天。她把我的颜料找来,教我涂上色,又打上蜡,于是我的孙悟空脸谱容光焕发了。在我看来,它比小摊上所有的脸谱都要出色。

我觉得我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手最巧的人。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填在括号里。

①深深地迷恋。

②用手握住或抓稳。 

③脸上放出光彩,形容精神饱满或身体健康。

(2)、默读短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对黏土制成的孙悟空脸谱的痴迷,用横线画出一处。
(3)、按要求填空。

又一天放晚学的时候,我又站在那小摊前,凝视着那一排排孙悟空脸谱。 它们睁着火眼金睛,好像也在望着我。

①句中表示“看”的字词有。 

②“它们睁着火眼金睛,好像也在望着我。”句中的“它们”指的是,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4)、在“我”看来,妈妈教“我”画的脸谱比小摊上所有的脸谱都要出色,因为(   )。
A、这是“我”自己动手画的 B、妈妈是画脸谱的老师 C、小摊上的脸谱都不出色 D、那里面包含着妈妈对“我”的爱
(5)、根据短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我高兴地赶快把攥得发热的钱递给了他,接过脸谱飞也似的跑回了家,边跑边想:

举一反三
[乡音乡情]游览完妙彩植物园后,聪聪向大家分享了下列文章,请你赏读。

醉忆桂花香

戴菽曙

  ①开着电视,偶然间看到一档节目,正说着一对父女做桂花饼的传家手艺。这不由让我想起家乡那一树树的桂花。

②家乡那桂花,树都不成片。长在房前屋后,一棵棵独株的桂花树,茎都很高,树冠散得老开。【1】正因它高而大,花也开得繁盛,浓郁的香气,把山里其他各种味道都压下去了

③桂花盛开的时候,正值秋收农忙。农家里头,田间地头忙活了一个白天,伴着婆娑的树影冲个凉水澡,再端张凉椅,摇着棕叶蒲扇,躺在院坝里头乘凉。这时候,初秋微热的风撩过桂树,吹来一阵接一阵扑鼻的桂花儿香。闻着那淡淡的果酒似的醇香,一天的疲倦和劳乏,顿时就消散了。就像浅醉中一种飘飞的感觉,好不舒适与惬意!

④生在乡下、长在山里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感悟和欣赏桂花的。

⑤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是没人拿桂花去做茶、做饼、泡酒啊什么的。倒是在花生炒米糖里,偶尔撒上些干桂花。【2】嘣的一声,咬碎混合橘皮、花生的炒米糖,桂花那甘洌的香味儿伴着橘香与炒米糖的甜,瞬时气体自腹间往上冒,沁入心脾的香,令人由微醺而心生喜悦

⑥年少时,我还自个儿上山去挖过一株桂花树,背了好几里地,栽在自家旁边的竹林里。几十年过去,没人打理它,也长得挺高挺大、绿荫如盖。只是,常年奔波在外,没赶上开花的季节回去看看,也没听家里的人谈起过。

⑦年纪大了,其他嗜好丢弃了不少,但每年得寻几两干桂花,用纱布包了悬在陶罐里熏酒。这熏酒有讲究,密闭的陶罐里,可不能让桂花泡进酒中,沾了水汽。

⑧古人以桂花为室树,象征吉祥与幸福降临,“桂”谐音“贵”,暗喻荣华富贵。 中外各地的体育竞赛,要为获奖运动员戴上以桂枝编制的桂冠,取其清香高洁的意蕴。在乡间,亲友为结婚新嫁娘佩戴桂花,用绣有桂花图案的各式贺礼,祈愿其早生贵子。当代花语中,桂花象征谦逊、奉献与和平,代表丰收、佳人永伴,寄托人们期待、喜悦和友好的情愫。

⑨桂花,树不算名贵,花不甚娇艳,香也够不上多诱人。但,也就是这平常的花儿,却深深烙在咱的心尖儿上。

(选文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也许你们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卷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个在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安心死去的。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____ 贝多芬问____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 ____到阿尔卑斯山去____到塔希提岛看一 眼 ____爱丽丝眼含泪水说 ____ 多好的老爹啊 ____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指引,内心深处灵感喷薄,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天啊!我终于可以毫无遗憾地死去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梅兰芳:绝艺长传

拜师学艺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戏子的子弟只能继承父兄之业,而梅家作为梨园世家,自然希望有人能传其衣钵。然而,梅兰芳的自然条件并不好。 用他姑母的话来说,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眼皮下垂,见人也不会说话。加之体格瘦弱无力,这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是很大的缺陷。梅兰芳七岁学艺,第一任老师是著名小生演员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 当时的戏曲演员学艺没有课本,都是口传心授,但简单的四句老腔,梅兰芳却好几个小时都没学会,先生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道: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吃! 老师的话让梅家上上下下大失所望。正是因为这句话,使梅兰芳下定了苦练的决心。1902年,八岁的梅兰芳拜著名青衣演员吴菱仙为启蒙老师。吴先生对梅兰芳要求格外严格,每一个唱腔,每一个身段,都必须他亲自过目,就连梅兰芳的日常起居、饮食睡眠他也非常关注。

正式出道

梅兰芳开始学戏的时候,正是京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大清国虽然日薄西山,但是皇宫里特别喜欢京剧,在民间,听京剧也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时尚。随着技艺的长进,梅兰芳的学艺之心也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四处向别人学习,他跟武生茹莱卿学习旦角剧目里所用的刀、枪、剑、戟、马鞭、拂尘等各种打法;跟姑父秦稚芬学习在飞驰的马车上挥舞刀叉剑戟。顽强的毅力和发奋精神使梅兰芳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吴菱仙为了让梅兰芳增加实践经验,早日担负起家庭重担,一直为其留心各种各样的演出机会。1904年的七夕节,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上了舞台,他扮演的是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织女。

粉墨登场

1907年,梅兰芳离开吴菱仙,加入喜连成皮黄科班搭班学艺。除了演出之外,他最喜欢观摩前辈的表演。 当时在皮黄舞台上大红大紫的演员里,他最爱看的是谭鑫培的戏,谭当时是伶界大王,有“无腔不学谭”之称。梅兰芳只要一有时间便观摩和研究前辈的精湛技艺和优点特长。与此同时,梅兰芳仍向行内高人学戏。在梅兰芳拜投的老师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王瑶卿,他创造性地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独创花衫行当,梅兰芳得了王瑶卿艺术的精髓,后将青衣唱腔开创出新的板式,将花旦的身段创编出新颖的花样,又将刀马旦的武打设计出很有新意的套路,这样便真正创立了梅派花衫行当。

声名鹊起

1913年7月的一次演出,谭鑫培、刘鸿声、杨小楼等名角都被邀来参会,梅兰芳也在被邀之列。但演出当天梅兰芳正好有另一场堂会,临时赶不过来,请求告免。管事的觉得有了这么多名角,少他一个也没关系,谁知在既定的戏码演完后,迟迟不见梅兰芳的踪影,台下观众开始骚动起来,就连谭鑫培亲自出场也压不住阵。好在后来梅兰芳连妆都没来得及卸就赶来了,一上舞台,全场掌声雷动。此时,谭明白了,现在已是梅兰芳的时代。

出国访问

梅兰芳以一个男旦身份,代表着处于社会底层的中国戏曲艺人,开始向传统的社会偏见和歧视心理挑战,卓有成效地为演员的社会地位以及人格尊严进行了奋力抗争。1930年春天,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使京剧艺术在另一个完全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承认和欢迎。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载誉回国后,梅兰芳声名大振,在美国的演出早已被国际、国内的舆论界炒得沸沸扬扬,回国后的演出自然身价百倍。

罢演避难

八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没唱过一天戏。在日寇入侵、国土沦陷时,梅兰芳不愿意屈从侵略者为其演出,而蓄须明志。对一位视京剧艺术如生命的大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八年不能演出更加痛苦的了。八年里,梅兰芳不仅东躲西藏,拒绝演出,还要筹钱维持家人和剧团工作人员的生活,最后不得不卖掉了北平的宅子。

重返舞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梅兰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52岁的梅兰芳重新回到了属于他的舞台。在日本投降两个月后,梅兰芳参加了抗战胜利庆祝会,消息一经传开,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轰动了。演出当天,梅兰芳一出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剧场里,经久不息。1961年8月 8日凌晨,梅兰芳突发急性心脏病,在北京病逝。

(选自《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课外阅读。

ㅤㅤ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ㅤㅤ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ㅤㅤ“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给您。”

ㅤㅤ“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ㅤ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钻进了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ㅤㅤ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ㅤㅤ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儿”,又干活去了。

ㅤㅤ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ㅤㅤ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放进嘴里,又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课外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 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 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 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喊道。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锨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