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23.月光曲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也许你们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卷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个在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安心死去的。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____ 贝多芬问____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 ____到阿尔卑斯山去____到塔希提岛看一 眼 ____爱丽丝眼含泪水说 ____ 多好的老爹啊 ____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指引,内心深处灵感喷薄,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天啊!我终于可以毫无遗憾地死去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尘封:

冷寂:

(2)、在短文第4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贝多芬创作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时间是,地点是

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是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4)、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段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短文中的贝多芬和小女孩爱丽丝。
举一反三
最漂亮的花

秋季的一天,天阴沉沉的,正下着极大的雨,密密的雨在空中织成一张大网,笼罩着一切。校园里积了一片水,有的地方成了小河,哗哗地流着。

放学了,我拿着一把花伞走出教学楼,看见小东呆呆地站在过道里。我想她准是没带伞,便拉过小东,对她说:“没带伞吧?走,咱俩一块走。”

我撑开雨伞,我们肩并肩地走着,脚下踩着泥泞的路。伞本来就小,再加上两个人打,自然是遮不过来。我偷偷地把雨伞往小东那边移了移。雨点打在身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小东发现了,便不动声色地把伞往我这边推了推。我没言语,走了两步慢慢把伞移了过去。我们默默地走着,伞在我们手中悄悄地移来移去。回家的路仿佛变长了。听着雨落在伞面上噼里啪啦的响声,看着地上飞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我们紧紧贴在一起。天气虽然很凉,但我感到身上很暖和。

走了一段路,我们在一个岔道停了下来,我该向右拐了,而她还要直着走。这伞怎么办呢?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伞推给她,说:“你用吧,你的家还远着呢。”说着,我咯咯地笑起来。小东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互相推让着。最后,我把伞使劲往她手里塞,说了声“再见”,就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等我跑到家,身上都湿透了。我透过玻璃窗向那条路望去,路上的行人打着一把把伞,真像一朵朵开在雨中的花。我觉得其中最漂亮的是我们的那朵,它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的友谊之花。

团圆饼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月光菩萨",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老长工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亲总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萨,供了祖先,才准我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酱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阵心酸,几乎掉下泪来。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祭拜过月光菩萨,你就赶紧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阿荣伯兴匆匆地从街上买来一个好大的月光饼,有小桌那么大,阿荣伯说是专为祭月亮菩萨的。祭拜过月亮,我就急着要吃那大大的月光饼。可是妈妈不让我掰开来,说一定要过了十六才能吃。

“十五月光十六圆。十五和十六都是团圆的好日子,要先吃我自己做的团圆饼。”妈妈笑眯眯地说。

妈妈的命令,连外公都得听。所以阿荣伯就把那大大的月光饼高高挂在厨房柱子上,让我只能对着它闻香味。过了十六,他才把饼切开,半个给外公放在他房间里慢慢儿吃,半个大家分来尝尝。连妈妈都夸好香好脆呢。她想了一下,要阿荣伯再去买一个来,挂在她自己房间里。到了晚上,她搂我在怀里,对着大月光饼呆呆地看半天,拍着我轻声地说:"小春,写封信给你爸爸,告诉他我们屋子里有个大大的团圆饼,要他明年回来过中秋节,一家团圆多好?"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的古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有改动)

 阅读短文《成长》,完成以下小题。

ㅤㅤ①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4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因为我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垫底。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ㅤㅤ②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ㅤㅤ③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声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ㅤㅤ④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姚远同学,你来说说吧。”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⑤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让他们闭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着头,傻傻地站着。

ㅤㅤ⑥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一手抚着我的肩,一手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ㅤㅤ⑦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ㅤㅤ⑧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析,我发现,自己的感受虽然稍显稚嫩,但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原来我在绘画上是有悟性的!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ㅤㅤ⑨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ㅤㅤ⑩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从此,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终于,我张开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ㅤㅤ⑪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在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课外阅读。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岔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④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⑤我不禁停下脚步。

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⑦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⑧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⑨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⑪在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⑫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30元。”老人回答。

⑬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钱。”说完,还做出转身欲走的姿势。

⑭“35。”老人重新给了价。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⑮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⑯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⑰“你,怎么砸啦?”我问。“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