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秋毛豆
孙永兴
①渐入深秋,毛豆一天比一天好吃。妈妈常说初春的竹笋,深秋的毛豆,都是天赐佳肴, 是农家菜中的佼佼者。竹笋吃的时间短,毛豆却不同,它有早熟、中熟、晚熟许多品种, 从“五月乌 ”“六月白 ”,一直吃到水稻收割上场时的“浦东青 ”。但是,最好吃的毛豆 是中秋节之后成熟的,“关刀青 ”“大青豆 ”“牛踏扁 ”“浦东青 ”几个晚熟品种,那时, 鲜美糯嫩的毛豆是我家餐桌上每天的主菜。
②毛豆跟竹笋一样,不用怎么管理,也不用施肥打药,也不占整块的农田,是标准的绿 色食品。清明到夏至前,妈妈总会提个小竹篮,手拿镰刀,水渠边,田头地角,走一步地 上砍一条缝,播下三两粒毛豆籽,脚踏一下,缝口合拢,万事大吉。毛豆生长期间,不用 担心被羊啃了,被牛踏了,或是被杂草淹没了。到了盛夏,毛豆长得枝繁叶茂,俏青碧绿, 绕着农田沟渠,条条带带,就像迂回曲折的“绿色长城 ”。
③妈妈说,它单行条种,通风透光,所以长得这么精神。妈妈种毛豆,常带上我。她在 前面用镰刀砍一条条土缝,我在后面往缝里放豆子。她特别关照,总是回头用脚把缝踏平, 我却用手去按,结果,土里有尖锐的硬东西顶手,手破了,出血。妈妈心疼,摘一张蛤蟆 叶,贴在我手指伤口上,嘴里还骂:“小东西,你是老鳖踢脚,伸不开腿?看你把狗爪子 弄成这样! ”
④我最早做的家务,就是剥毛豆。中秋节后,放学回家,妈妈每天折几枝毛豆萁,放在 墙角。我先将毛豆荚从萁上摘下来,再剥毛豆。剥毛豆有个讲究,毛豆的鲜味,全在裹着 毛豆籽的膜衣中,剥时,要把荚里的膜衣全刮下来。毛豆长得越饱满,膜衣越少,鲜味也 就越差。长到六七分熟的毛豆最好吃,它的膜衣多,鲜味足。
⑤剥好毛豆,妈妈把它放在大碗里,放少许盐,浇一汤匙菜油,放进饭锅炖。饭做好, 毛豆也熟了。清炖毛豆,原汁原味,豆香扑鼻,夹几粒口里咀嚼。鲜美的味道,像旱地下 的甘霖,滋滋地扩散全身。
⑥毛豆还像中药铺里的甘草——百搭,好多菜选它作配料,妈妈常用它来和蟹共煮,效 果特佳。西风响,蟹脚痒,河蟹正是膏黄脂厚的时候。妈妈会到渠道里,挖上几只蟹,洗 净,切为两截,断口摁在面粉里,再拿出,油锅里小煎一下,放上毛豆籽和水共煮。不一 会。“毛豆河蟹羹 ”就成了。这菜,好吃的是汤汁,咂上一汤匙汤,鲜得你眉毛直往下掉。
⑦剥毛豆,有时也会出事故。那天我放学回家, 门旮旯里没见毛豆萁,父母忙,忘了。 正是吃毛豆的季节,“不可一 日无此君 ”,我便到水渠边折毛豆萁。毛豆萁秆粗根深,一 枝折下来,人也跟着滚到了水渠中,水没过了头顶。幸好, 电灌站老伯一手把我拉起来。 淋淋漓漓的一身水,老妈怕我着凉,又是一顿骂:“你是老鳖踢脚,逞什么能啊!毛豆不 吃,嘴里会爬出馋虫来? ”
⑧老妈骂人,好用“老鳖踢脚 ”这个俗语,怪怪的。后来我看的书多了,才知道,这是 有典故的。宋代,王安石变法失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当了宰相,全盘废弃新法。苏东坡 对司马光说:“相爷,你这叫‘老鳖踢脚 ’。 ”司马光不知什么意思,很奇怪,说:“老 鳖怎么踢脚? ”东坡说: “正因为老鳖不会踢脚,所以我要说你‘老鳖踢脚 ’。 ”
⑨我妈不识字,不知她从哪里听来的这个典故。只是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秋日 的毛豆香,和那句“老鳖踢脚 ”。
(选自《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2023 年 11 月 29 日,文章有删改)
菜名 | 优选食材( 需写出对食 材的具体要求) | 做法 | 菜肴特点 |
清炖毛豆 |
| 剥好毛豆,然后调味, 最后慢炖。 |
|
毛豆河蟹羹 | 膏黄脂厚的河蟹、毛豆 籽 | 洗净并切断河蟹,然后 裹上面粉,接下来,最后 和毛豆籽水煮。 | 汤汁异常鲜美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