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五上 59.问说(节选)
君子①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②致③疑,非问无以广识④;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注释】 ①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的人的称呼。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③致:求得。④广识:增长知识。
(作者:刘开)
孔子学鼓琴师襄 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
【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 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 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 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入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作《文王操》啊!”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② ,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④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识:见识。③下流:下等,劣等。④断:绝对。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dài)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yì)人大姓②文不识③ ,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姓:大户。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佣作:做帮工。⑤资:供给,资助。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①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④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② , 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③良为得法⑤云。【注解】①诵:读。②癖:毛病。③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④旋:副词,随即。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陶侃(kǎn),东晋之大将军也。于①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② , 尝以一坩鲊③饷④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⑤不益,乃增吾忧也⑥。”
【注释】①于:对。②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③坩鲊(gān zhǎ):坩,盛物的陶器。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④饷:以食物送人。⑤非惟……乃……:不仅……而且……,文言文固定句式。⑥也: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魏明帝①于宣武场上断②虎爪牙,纵③百姓观之。王戎④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⑤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⑥颠仆⑦。戎湛然⑧不动,了无恐色。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魏明帝〕曹魏第二任皇帝曹叡(ruì),曹丕的儿子,曹操的孙子。②〔断〕弄断。③〔纵〕让。④〔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⑤〔承间〕趁机。⑥〔辟(bì)易〕躲避。⑦〔颠(diān)仆(pū)〕跌倒。⑧〔湛然〕安详沉静。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