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五上 13.灯景旧情怀

灯景旧情怀

①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外公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了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叫什么的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芯子做的。红纸不透明□ 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

②十五晚上,A.【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从人缝里看舞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B.【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地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

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④C.【“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在一起。”】

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⑦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下锅了。只见她又把菜油灯芯剔得高高亮亮,又在碗橱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台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⑧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

(有删改)

(1)、【基础知识】请在文章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小时候过元宵的三个场景 , 是哪三个?请完成思维导图。

(3)、【整体感知】请默读第②段写舞龙的部分,判断下列符合“我”感情变化的是(    )。
A、期待→害怕→惊呆 B、害怕→惊呆→盼望 C、惊呆→期待→失望
(4)、【形成解释】关于“我”对外公的情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依恋外公,尽管他年纪大了,糊不好灯,但“我”仍然舍不得离开他 B、“我”喜欢外公,不想外公难过,有意表现出对鼓子灯的喜爱 C、“我”敬重外公,外公能借助平凡的事物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D、“我”不太喜欢外公吹牛,对外公和他糊的鼓子灯表现的喜爱是违心的
(5)、【评价鉴赏】作者的情感有时候会融入细节描写中,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请你从A、B、C三处中选择一处进行品味,并写一写表达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选择【】:

(6)、【形成解释】联系全文,推想作者可能会许什么心愿,完成元宵心愿卡。
举一反三
童年的朋友

[俄国]维·德拉贡斯基

①六岁的时候,我在电视里看了一场欧洲拳击锦标赛。拳击手们打得真来劲!接着电视里又播出了他们训练的情况,他们使出全身力量打击沉重的皮制的“梨”———椭圆形有分量的沙袋。我看得上了瘾,让爸爸也给我买一个“梨”。

②爸爸说:“你就随便玩点别的吧。反正你什么也干不成。”说完,他就上班去了。

③爸爸拒绝了我的要求,我心里很不痛快。妈妈看出来了,立即说:“我有一个主意。”她从长条沙发下面拖出一个大筐,在筐底下找出一个胖乎乎、毛茸茸的小熊。她把小熊扔到沙发上,说:“你看,多好的小熊,瞧那肚子多大,哪一点比‘梨’差?用不着买‘梨’了。你练吧。”

④我真高兴,妈妈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

⑤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⑥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我走到哪里都拉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羹(gēng)匙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声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⑦“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

⑧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biē)回去。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我永远也不想当拳击手了。”

阅读理解

____

张 炜

①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

② 我家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要把它过得像模像样。

③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超过了任何一天,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高兴,都不能讲生气的话。

④ 这天晚上不能提爸爸。

⑤ 我一直忍着,尽管特别想念他。我相信她们也是一样。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

⑥ 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

⑦ 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还有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一直到瞌睡上来,就睡着了。

⑧ 正睡着,有人来敲我们的门,“咚咚、咚咚”,越敲越响。 外祖母“呼”的一下坐起。

⑨ 我终于听清了,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有人敲门。我和外祖母从炕上跳下来时,妈妈已经起来了,先一步打开了屋门。一个细高个儿进来了。我一眼认出是爸爸。

⑩“啊,爸爸!”我跳起来,两脚还没有落地,他就把我接住了。

爸爸的头发上落满了月光,雪一样白灿灿的,我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又用力搓了两下。那“丝丝月光”竟然还留在他的头发上。我不禁鼻子一酸。

⑫爸爸回来得太突然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惊呆了。妈妈和外祖母过了三四分钟才醒过神,齐声问:“你怎么回来了?”爸爸语气十分平静地回答:“回家过节。”我看到妈妈脸上流下了两行泪水。外祖母没说什么,转身到黑暗里忙起了什么。

⑬ 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会赶回来多好! 可怜的爸爸,没能和我们一起过节。太可惜了,今晚的事会让我们难过一辈子。

⑭ 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被摆在了桌上。

⑮现在已经过了半夜,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满世界都亮堂堂的,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

⑯啊,我们要接着过节。

⑰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

⑱爸爸说,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

⑲ 外祖母听到这话,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泪。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

(选自《意林》2021年第7期,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傲骨红梅

佚 名

①1949年的11月14日,重庆已然入冬,寒风的料峭让渣滓洞监狱更加阴森,特务叫嚷着跑向女牢房:“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转移!”昏暗的牢房里,一个遍体鳞伤的瘦小女子,转头看着门卫,她知道,她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叫江竹筠,或者我们应该称呼她“江姐”。

②1948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江姐与丈夫彭咏梧坚守着危机四伏的潜伏工作。然而,因为叛徒的告密,丈夫彭咏梧牺牲了。江姐将不满两岁的儿子安置在战友家中,只身前往重庆继续斗争。临别前,她抱着幼子放声大哭,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离开。

③1948年6月14日,同样是因为叛徒告密,江姐被捕入狱。为了获取组织的名单,在漫长的500多天里,特务们对她用遍了所有的刑具。她一次次昂首挺胸地走进审讯室,又一次次血肉模糊地被抬出来。虽然饱受酷刑,她依旧骨硬如钢铁。就这样,江姐用坚强让300多位难友在狱中燃起了继续斗争的火焰。

④此刻,江姐从破旧的枕下拿出珍藏的照片,吻了吻儿子稚嫩的脸,把它放在最贴近心脏的地方,昂首跨出牢门。她不忘回头微笑着同难友们挥手,告别。

⑤刑场上,江姐迎风挺立着,她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也即将迎来解放。随着一声声枪响,荒野里,绽开了一片火红的梅花。花开的瞬间,她仿佛看见了久违的丈夫迎面走来,她骄傲地对丈夫说:“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我们现在的苦难一定会化成后代的幸福。他们会替我们享受美好,守护和平,就像我和你,守护着共同的信仰。”

(选自《闪亮的坐标》,有删改)

阅读理解

从“神舟”到“嫦娥”再到“天宫”,中国航天人把对浩瀚星空的无限憧憬寄托在很多美好的名字中。这些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吗?

祝融是火神,兽身人面,乘两龙。 “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 “祝融号”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对火星的探测工作。 “祝融号”高度有1.85米,重量为240千克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2020年7月23日12 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用“羲和”这个名字来命名太阳探测器,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人的浪漫。 “羲和号”太阳卫星重508千克,设计寿命3年 , 还能在太阳同步轨道上24小时连续观测太阳。

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敢于追赶太阳。 “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2022 年 10 月 9 日 7时 43分,“夸父一号”发射成功。 同年11 月,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并对外发布。 这也是“夸父一号”升空后首次发布科学图像。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 2004 年2 月25 日,被称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终于实施。 2007年10 月 24 日到 2009 年 3 月 1日,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绕月飞行与科学探测,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绕”的目标;2010 年 10 月 1 日到2012 年 12 月 15 日,“嫦娥二号”卫星除了进行环绕月球的探测外,还飞往拉格朗日 L2 点,并且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探测;2013年12 月14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其携带的月球车名叫“玉兔号”。

这些浪漫的名字,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和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望,你喜欢这种“中国式的浪漫”吗?

阅读理解

①那年,我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②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 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那样的红书包。

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我找到了那样的红书包。隔了层亮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 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 “还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妈妈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直奔那家文具店。 到了那儿,我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妈妈说。我不知怎么的就想哭□死活不肯离开□好像是要在这儿站一辈子似的□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小声地说□现在就买□现在就给你买□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⑤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⑥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不安起来,____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的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⑦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 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涂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⑧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是永远跟不过来的。”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