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一:请阅读下列语段,并完成练习。

哑巴表叔(赵攀强)

①我时常想起哑巴表叔,做梦时还会梦见哑巴表叔。可以说,哑巴表叔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人,因为他对我太好了。

②在我心目中,哑巴表叔是村子里很有本事的人。他个子在一米七五左右,满头黑发,浓眉大眼,口鼻方正,身板硬朗,步履矫健,活脱脱一位美男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会说话。

③父亲生前常对我说:“你哑巴表叔要是会说话,可不得了,那简直就是百里挑一的人尖子了,你看他啥不会?”父亲说的一点也没有夸张,哑巴表叔确实太能了,乡下的农活,他没有不会的;山里的手艺,样样都难不倒他。

④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肯定少不了哑巴表叔,这不光是他劳力好,主要因为他是“大厨”,也叫“掌勺”。他的厨艺精湛,只要是他过手的席面,总是风卷残云,人人称赞。每次见到我,不管再忙,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把我拉到他的身边,不是往我口里塞进肉丸,就是朝我兜儿里装进花卷,有时还要给我舀碗酸汤米线。

⑤哑巴表叔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篾匠,那时村里多数人家养有牛羊,在把牛羊赶往山坡吃草的时候,发现谁家的牛笼嘴和羊笼嘴最漂亮,那肯定就是哑巴表叔编织的。村里谁家的背笼、蔑席、竹篮最精美,那也肯定是哑巴表叔编织的。母亲生前经常对我说,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像哑巴表叔这样心灵手巧的人,看到哑巴表叔编织的东西,总会让人感觉舒服。我家门前有块竹园,母亲让我去请哑巴表叔。他来了,伐竹,破竹,划蔑,去黄,编织,那些篾片在他手里听话的像个小狗。不一会儿,他就编好了牛笼嘴、羊笼嘴、蔑筷篓,还有小竹筐。哑巴表叔还用废弃的短篾片,为我编织了小蚂蚱和小蜻蜓,我左看右看,活灵活现,爱不释手,不由得对哑巴表叔的心灵手巧赞不绝口。那时农村的手艺人很吃香,受人尊敬,母亲就让二哥拜哑巴表叔为师,学习篾匠手艺。出师好多年了,二哥编出的蔑具,还是比较粗糙,也没有看相,简直与哑巴表叔编织的东西无法相比。

⑥有一年,母亲让我去请哑巴表叔为我家编晒席,他拿着弯刀走进竹园,我在后边跟着。他左挑右选,看中了苦楝树旁边那根粗壮高大的竹子,用力砍伐,不料伤害了一只幼鸟,扑棱棱跌落下来,几次都飞不起来。我抓住那只幼鸟,想作为自己的俘虏玩耍。只见哑巴表叔咿咿呀呀,连忙摆手。当他发现幼鸟的右腿受伤,急忙找来云南白药敷在伤口,用布条缠好,用细线绑牢,爬上苦楝树顶的鸟巢,将幼鸟放好。到手的鸭子飞了,我对哑巴表叔有些抱怨,母亲对我说:“哑巴表叔是个善良人。”

⑦集体干活,哑巴表叔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因为他肯出力,不论是套牛耕地,还是修田造地,亦还是收割小麦,他都会挑重活干。我始终不明白,哑巴表叔为什么那样爱我?我也说不清楚我为什么那样喜欢哑巴表叔。不管在哪里见到他,比如:打麦场,老油坊,水磨坊,孙家坝,刘家院,来家垭,他不是给我吃这吃那,就是给我做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我记得他曾经给我做过陀螺、弹弓、木手枪、纸飞机,还送过我毛主席像章、五角星、小皮球、子弹头等等。那些小玩意儿,不知给我的童年带来多少欢乐啊!

⑧我们的村子,前有大河,后又小河,哑巴表叔的水性,除了三姨夫,应该是最好的了。其实他和三姨夫,到底谁的水性好,没人说清楚,有人说哑巴表叔水性好,有人说三姨夫的水性好。他们两个比过深水捉鱼,三姨夫捉出来的鱼是十斤,哑巴表叔捉出来的鱼是九斤。有人说,哑巴表叔家的称有问题,其实两条鱼一样大。

⑨不过我对三姨夫和哑巴表叔的水性谁优谁劣还是心中有数的。记得1983年安康发洪水时,家乡吕河的水也是大得不得了,滚滚洪流,巨浪滔天,河面上漂浮着木柴,密密麻麻。我们这些住在河边的人们,此时大显身手了,尤其是三姨夫和哑巴表叔,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在大水里捞柴,尽显风采。那年我初中毕业,中考后在家等候录取通知书,看到大人们捞柴,自己眼红,也脱掉衣服下水捞柴。没想到柴太大,水太急,根本不听使唤,我一只胳膊夹住木柴,一只胳膊拼命划水。我使劲往岸边划,柴使劲朝河中拽,眨眼间流到卧牛潭,我想这下完了,如果卷进漩涡,此命休已。我听见三姨夫在岸上喊,我还听见有人扑通一声跳进水中。醒来后我已脱险,得知危急时刻是哑巴表叔不顾生命危险,与洪水抗争,与漩涡搏斗,硬是将我从汹涌的激流中拖上河岸。我想,在吕河流域,也只有哑巴表叔的水性,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⑩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哑巴表叔的语言大门关闭了,但是他的智慧天窗却开启了,他的聪明绝伦,他的心灵手巧,他的善良勇敢,他的精湛技艺,都是那样地完美无瑕,令人赞叹。我如此歌颂哑巴表叔和怀念哑巴表叔,不仅仅是他曾经救过我的命,更重要的是我欣赏他的质朴,他的纯粹,以及他人性中那些闪光的东西。

(1)、本文叙述了哑巴表叔多个方面的事迹,请用四字短语分别归纳。

时间/身份

红白喜事时

篾匠

为我家编晒席时

集体干活时

那一年发洪水时

事迹

厨艺精湛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以下画线句。

①他来了,伐竹,破竹,划篾,去黄,编织,那些笼片在他手里听话的像个小狗。

②滚滚洪流,巨浪滔天,河面上漂浮着木柴,密密麻麻的。

(3)、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思受的痛苦等。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之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小题。

拿什么来清除太空“杀手”?

    ①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最近发布消息称,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日本第六艘“鹳”货运飞船(又叫H—2转移飞行器),在太空进行的清除太空垃圾实验失败。该飞船已于2月6日在太平洋上空烧毁。

    ②这种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系首次在轨实验。根据日本科学家的设计,这艘飞船在返回地面的途中尝试清除太空垃圾:首先从飞船上弹射出圆柱形的模拟太空垃圾,接着释放一根长700米的金属电动系链(用不锈钢和铝制成)并接通电流。通电的电动系链可以在飞行中不断切割地球磁场,从而获得与太空垃圾行进方向相反的拖拽力,令太空垃圾减速、并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日本原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这一技术实用化,用于清扫高度800—1400公里地球轨道的太空垃圾。由于实验失败,这一计划将被迫延后。

③太空垃圾又被称为轨道碎片,主要包括报废的卫星、火箭助推器、宇航员工作时留下的航天服和工具、航天器碰撞产生的碎片等。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目前近地轨道约有2.7万至3万个体积大于10立方厘米的太空垃圾,以每小时2万多公里的速度绕地球旋转。伴随着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发射任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已经有6000多次太空发射记录,废弃的卫星超过5000颗。虽然报废的航天器大部分坠入大气层并烧毁,但太空中的碎片每年都在以2%至5%的速度增加,太空中大量“行走的杀手”,严重威胁着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卫星被碎片垃圾“撞晕”已非罕事,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规避太空垃圾,国际空间站每年都要进行十几次规避飞行。

    ④太空垃圾的泛滥,使得开发主动移除太空垃圾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主流的清理技术包括此次日本采用的电动系链系统移除技术、交会捕捉移除技术、喷射移除技术、激光主动移除技术、充气阻尼移除技术等。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打捞网、“鱼叉”、风帆和机械臂等各种工具,将捕获到的太空垃圾拖回到地球大气层,并在那里燃烧和分解。时下对这种技术的一般要求是,成本要低,不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废弃的巨型航天器在再入大气层时须可控等。但总体上说,方法虽然不少,但由于这些技术利弊参半,花钱少、效率高的清理方式,至今仍在路上。

⑤对于太空垃圾的处理,一方面是开发使用新技术,另一方面,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重要,尤其要制定相关的太空法律和法规,减少新的垃圾产生。近年来,小卫星的飞速发展,使空间飞行物的数量猛增,以印度2月发射的104颗小卫星来说,总重仅1.5吨,有的比魔方大一些,有的只有芯片大小,其中不少卫星寿命很短。因此,小卫星的立法已成为当前国际外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空间管理也提上了日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些春天

段琳

    ①有一年的春天,我因为脊椎侧弯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再加上长时间久坐,经常腰背疼得坐立难安。因别人介绍认识了家在重机厂的李医生,便下定决心好好治疗。每天下了班就开车到重机厂李医生家。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②到李医生家,要经过农大门口一条笔直的路,两旁种满重瓣晚樱,这个时节,花团锦簇,触目惊心。一直以来,我总是回避从这里经过,农大总是提醒我心里的疼痛,让我想起弟弟,想起他在这里生活的岁月。

    ③我的弟弟,曾在这里学习,后来,他得了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了半年多,还是离开了。弟弟开始治疗也是在三月。爸爸的朋友在医院对面有一套小房子,弟弟暂时住在这里,我每天下了班过去。

    ④弟弟每天接受治疗,结束了便到房子里休息。同龄人比较少,大概他也比较无聊。姑妈说每次我来的时候,是弟弟一天里话最多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呢?我总是回想起一个场景,我衣服上连接珠片的线断了,便寻针来,一颗一颗重新钉上去,弟弟在一旁坐着,看两眼电视里的新闻,又看看我,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说说新闻,说说近期上映什么电影,哪部美剧值得追。珠片很多,我钉一会儿脖子就酸了,要抻直一下脖子,再低头接着钉。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也都在假装正常,心里怀着莫大的期望。那个春天里,风很大,有些夜晚,我们出去散步,顺城附近的街道,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有时候他走在我前面,风里的他看起来瘦了好多。

    ⑤那时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生老病死,总以为亲人不会离去,他们会一直在那个固定的地方,即使我们跑再远,也总是会相见。所以我才那么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珍惜,恨自己做得不够好。

    ⑥又是一年的春天,一个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接到公公电话,说外婆去世了。他说我现在过去处理。你先不要告诉妈妈(我的婆婆)。挂了电话,我呆立许久。那个最最和善的老人家,居然就去世了。

    ⑦外婆以前是幼儿园老师,退休多年,因为老伴儿早些年生病去世了,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生活。我很喜欢她,她说话柔和,衣着整洁,每次见面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

    ⑧前一周我们去看她时,她刚刚出院不久。在她清净整洁的小院子里,看到她正在恢复,脸上的浮肿消退多了。待了几分钟,她说别在家里待着了,去看看花吧。花开得正好。确实是的,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⑨才隔一个星期,居然老人家就去世了。美丽烂漫的春天,从来就是存在着腐败和消亡。婆婆身体不太好,才做完手术不久,家人觉得她身体虚弱,不能到墓园这些地方,便决定瞒着她。那是对于我来说最煎熬的几天,面对帮我带孩子的婆婆,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周末,为了方便公公过去帮忙料理外婆的后事,我带着孩子,让婆婆和我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樱花开得像海水一样蔓延开来,孩子无忧无虑地在花树下奔跑,婆婆在好几个景致好的地方,热心地说要帮我照相。我都推说人太多了,不照了。在明亮刺眼的春天阳光中,内心悲恸又心疼。

    ⑩眼前这个人,虽然是我的长辈,却跟我一样,成了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孤独无依。

    ⑪初到李医生家,似乎时光倒流二十年,回到了很早以前的场景。重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非常显赫的单位。李医生虽然有家传正骨复位治疗的技艺,但他觉得太耗力气,不如工厂的工作整洁体面有保障。后来工厂倒闭,李医生下岗,他开始钻研家传的技艺医治伤者。

    ⑫医生夫人爱说话,经常跟我聊来他们这里治病的人。据说有一个跟我一样,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颈椎问题一样严重,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后来辞职了,现在生活得轻松,人也比以往更年轻。还有一个女病人,我没见过的。医生夫人说,媳妇来治病,老公每天都陪着来,你说好不好玩?我看着去哪儿都会一起去的医生两口子,只是笑笑。如影随形,只是习惯。

    ⑬医生家的作息很规律,每天准点吃饭,中午和晚饭后有两次散步,下午四点一般要去菜街子买些小菜。吃饭是大事,医生夫人总说,早上起来,必然把早点煮了吃了,才能安心干别的事情,一天忙活三顿饭,感觉这三顿饭准备好,吃完,再收拾洗净,一天的时光,居然就过去了。本来是治疗脊椎的,但慢慢知道对自己的身体要善待,并且从一种重复和规律中,那些不可触碰的疼痛记忆慢慢平静。

    ⑭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跟着父亲去直播

赵立新

①父亲是个农民,这几年,他摇身一变,成了新晋的“网红”,每天在老家的河沟中、滩涂里、潭穴处等地,网上直播网鱼捕虾,捞抓水中的野味。由于直播内容精彩,关注他的“粉丝”多达10万,引来不少商家投放广告,此外,直播时,还有“粉丝”给他“打赏”。

②成绩不太好的我,想到父亲风光精彩的直播生活,厌学的情绪便在脑里蔓延。我想,读书能有什么用呢?又苦又累的,父亲没上过什么学,不照样在网上有很高的人气嘛,直播的收入也很可观,我也想和他·样,当个轻轻松松、边玩边赚钱的直播“网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他迟疑了会儿,欲言又止,最后淡淡说了句,等你把这学年读完了再说吧。我暗喜,觉得退学有戏!

③很快,寒假到了,天,父亲带着我去直播收渔网,他穿着防水裤,站在齐腰深的潭水中,一边小心地挪步,一边收着网,网中不断有鱼出现,直播间里一片热闹。

④但收到一半时,父亲发现有段网被拖走了,卡在深潭底下的石头缝中,拉不上来,“下面一定有‘大货’(指体型大的鱼类),把网都拖拽走了,快拉上来看看!”直播间有粉丝说道,“对,快下去把网拉上来!”附和的粉丝越来越多,父亲迅速脱去防水裤,一个猛子扎入潭底,速度快得出乎我意料,他在水底忙了好一会儿,然后浮出来,换口气后,又潜了下去……尝试好几次后,网终于被取上来了,网内果然有一条大鲤鱼,直播间一片欢呼。

⑤直播结束,父亲已经嘴唇发紫,浑身发抖,冷得直打颤,全身湿透的他赶紧骑上电动车。带着我飞速地朝家赶。路上,他的冷颤打得更厉了,车带起的寒风,正毫不留情吹着他。

⑥“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敢潜入水底?”回到家后,我问父亲。“如果我不下去,粉丝们就会很失望,为了不掉粉,再冷,我都得下去!”父亲若有所指地说,“直播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网红’更不好当。”

⑦五一“劳动节”假期的第一晚,父亲又让我跟他去河沟里直播捕鱼,他用一根竹竿,在水草丛里轮番用力击打,里面的鱼虾便会被震晕,纷纷浮出水面,便可趁机将它们捞抓上来。因为灯光的吸引,蚊虫纷纷围拢了过来,然后叮咬我,让我的皮肤奇痒无比,我只能费劲地驱赶它们,并祈祷能早点结束直播,好回去,但父亲却不愿早归。

⑧好不容易熬到直播结束,父亲上岸后,我才发现他的大腿、手臂、脖子上,全是被蚊虫咬肿起来的包块,“水草丛里,蚊虫很多,被叮咬是常事,只能忍着。”父亲毫不在乎地说。

⑨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带我在滩涂上放地笼,在骄阳下钓鱼,在黑泥塘里摸鳖……开始我觉得有趣,后来就烦了,感觉又累又苦!

⑩期间,父亲还告诉我,有一次他划船,在溶洞里的暗流中钓甲鱼,直播时,外面突然下起暴雨,可他全然不知,暴雨很快引发山洪,洪水疯狂地涌入溶洞中,导致洞内水面猛涨,船也被冲走了,眼看着溶洞就要被淹没,好在,他水性好,体力充沛,拼命地在激流中游呀游,最后才死里逃生。

⑪我问他,你为何要去危险的溶洞里直播呢?父亲说,现在直播竞争压力大,只有不断创新,甚至要胃险做些奇特的新花样,才能不被淘汰。

⑫假期结束,我要回学校了,临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任何行业的成功者,都有着别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不易,我也只是个短暂的小‘网红’,不是真的红,那些拥有渊博知识和真本领,对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才是真的永久‘网红’!爸爸希望有一天,你能成为那样的人!”

⑬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退学的念头突然不见了,我决心先要成为学习上的“网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窝囊”的父亲

张正直

①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大家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②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每到年终,父亲总是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两手空空地回家。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年终考试,我的数学考了个“大鸭蛋”,语文也不及格。班主任老师怕我拖了班里的后腿,劝我留级;而学校勒令我不用去上学了,让家人前来办理转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他顿时惊呆了。继而,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烟。

③第二天,父亲提着一篮鸡蛋领着我来到了校长家里,任凭父亲磨破嘴唇,可校长还是坚持让我转学。校长劝我们回去。这时,令我终生为父亲感到屈辱的一幕出现了:父亲“扑通”一声跪下,流

着泪说:“您就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上,将我这娃留下吧!下学期他拿不到三好学生奖状您再开除他行吗?”

④父亲这一“壮举”,虽然使我免遭转学的厄运,但那时的我却认为父亲给我丢尽了脸。父亲下跪的事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传遍整个校园,我成了人们嘲笑的“跪读生”,那一段时间我发了疯似地学习。但年少的我不感激父亲,认为父亲是个“窝囊”透顶的人。

⑤第二年,当我把平生获得的第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交给父亲时,他竟像喝醉了酒似的,在那间巴掌大的小草房里转来转去,对母亲不停地唠叨着:“贴在哪里好呢?”最后,父亲决定贴在他炕头的墙上。父亲用图钉摁好后,反复摸着我的头问:“山子,什么日子你的奖状能把这面墙贴满呢?”

⑥以后的岁月里,我每年都能带回几张奖状,父亲总会庄重地一一贴好。土墙上的奖状,成了那两间穷得连一张年画都没有的小草房里唯一的风景。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把人领到那面墙前“参观”,摇头晃脑地给人家念上几张。有时还拿到村上去向人家炫耀。父亲的这些“表演”,使我感到滑稽可笑。

⑦高一那年,我在全县语文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当我将奖状交给父亲时,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竟像着了魔一样疯疯癫癫地跑到街上到处吹牛:“我儿子考了全县第一名,将来绝对能考上大学。”“别吹牛了,难道你忘了为儿子下跪的事了?”有人趁机揭父亲的疮疤。“我儿子有这个奖状为证,你儿子有吗?”父亲不服气,举起奖状和人家吵起来。想不到一生谨慎、胆小怕事的父亲,这次竟和人家动起武来。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人打架。老实的父亲被人打得肋骨折了几根,最后住进了医院。

⑧事后,我不但不同情父亲,反而认为父亲是自作自受。

⑨待父亲出院回到家后,我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吼道:“你往后不要再这样丢人现眼了行不行?你被人家打成这样,还不都是你吹牛惹的祸!”父亲低着头一声不吭,那表情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我越说越气,随手从墙上撕下几张奖状,撕得粉碎。这时,我发现父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⑩第二天,令我惊异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昨天被我撕碎的奖状又被人一点点地粘了起来,重新又被人贴在原来的位置上。我心想,父亲“窝囊”了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大概是借儿女的奖状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吧!

⑪数年后,我成全了父亲的愿望,考上了大学,父亲收集奖状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待我参加工作后,那面黑乎乎的土墙已被父亲用花花绿绿的奖状和证书贴满了。每当看到这面土墙,我就想,这些年来,父亲辛辛苦苦地摆弄这些奖状到底为了什么?我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我才真正对父亲有了些了解。

⑫但真正使我认识父亲的,却是家里发生的那一场火灾。

⑬据母亲讲,那场火灾是因为邻家的孩子玩火,不小心点着了自家的房子,我家的房子也跟着遭了殃。当时,父亲刚从田里回来,二话不说,扔下锄头,便闯入了那两间烈焰腾腾、浓烟滚滚的小草房里。母亲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呆了,都在想:窝囊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怎么会突然这么勇敢、果断?难道这几间破屋里藏着比他生命还重要的宝贝不成?

大约过了八九分钟,父亲满身是火,摇摇晃晃地跑了出来,一双胳膊紧紧地护着胸口,好像怀里揣着一件稀世珍宝似的。就在父亲跑出来没几步,忽然身后“轰隆”一声闷响,那两间草房惨然倒下,父亲也昏厥过去……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挪开父亲那双瘦骨嶙峋的胳膊时,发现父亲怀里揣着的竟是一摞发黄的奖状——那是我从小学到今天获得的全部荣誉。

⑮我永远忘不了在医院见到的情景。父亲昔日那浓浓的眉毛,稀疏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全烧焦了,身上也被烧伤了多处,原来的肺病更重了,不停地咳嗽。他睁开那双苍老的眼睛,慈爱地注视着我,用微弱但坚强的声音告诉我:“山子,你的那些奖状一张也没烧着,待我们房子盖好后再重新贴上……”

⑯我的眼泪掉了下来。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儿子本身就是父亲的作品,儿子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进步,都是贴在父亲心头的奖状,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终生渴望、梦寐以求的莫大荣誉。

⑰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原本并不“窝囊”,为了儿女的前途,那父爱何计生死荣辱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