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素养检测卷
“躺”着真能赢吗
陈培永
①一段时间以来,“躺赢”一度成为热词。从字面上看,“躺赢”就是躺着就赢了,可以将其理解为没有通过辛勤劳动、激烈竞争,甚至没有做多少最基本的努力就取得了成功。
②“躺赢”之所以成为社会热词,与现实社会背景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年轻人在家庭的呵护下,不需要奋斗就能过上好生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有些人觉得只要找到好机会,就能获得高收入;竞争和工作压力的加剧,使得一些人悲观失望,一心幻想着“锦鲤”现身给自己带来好运。种种现象折射出的是坐享其成、心存侥幸和消极逃避的心理,反映的是少数人对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信念的动摇。
③“躺”着真能赢吗?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
④“躺”和“赢”天然矛盾。所谓的“躺赢”,往往靠的是一时的运气或者外部条件,但好运气不会随时都有,外部条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把希望寄托在“躺赢”上,就意味着把自己今天以及未来的命运交给了运气和他人,这种赢只能是昙花一现。
⑤回顾历史,“躺赢”者就算能得到一时的成功,最终也难免一败涂地。战国时期,秦灭楚国,齐国就幻想“躺赢”而袖手旁观,结果没能逃脱同样被灭掉的命运。“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之亡显然与某些国家的“躺赢”幻想有关。【甲】____当今时代,即使有“躺赢”者能获得一时的辉煌,也不会成为大家真正佩服的对象;而且,时间久了,他们的真实面貌一定会暴露出来,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人们的信任、支持,甚至失去自己的人生。
⑥“躺赢”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符合成长与成才规律,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真赢”呢?
⑦谈论“躺赢”,首先应该落脚于如何看待“赢”。赢有小赢和大赢之分。立足小赢,可以为大赢做好铺垫;放眼大赢,才能更好取得小赢。有的人,即使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赢”,但他只是把其看作小赢,当成奋斗的起点;而选择“躺赢”者却把它看作大赢,继而“摆烂”、间歇性躺平,因此注定无缘真正的大赢。正因为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理解不同,两种人的选择才会不同,人生结果也注定不同。
⑧一个成功的人不可能止步于小赢,而会在追求大赢中感受更大的幸福与喜悦。马克思曾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季羡林也曾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无不启示我们,人生在世,决不应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欲望和利益,还应该放眼更广阔的世界,有更高的追求和格局。
⑨仅有正确的认知还不够,要取得“真赢”还需要有积极的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身于富庶家庭,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当时社会认知中的成功。但他们却选择献身于更为艰难、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坚定地为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终生,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早期的很多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但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小赢,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一次次革命斗争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最终争取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正是因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明确的认知,他们才没有止步于小赢;也正是因为对于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他们才获得了真正的大赢。
⑩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不能做“躺”着的旁观者、安于现状的坐享其成者,而应该做参与者、促进派,积极投身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中,通过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全人类的共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12日,有删改)
资料一:三国时期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接受诸葛亮的尽心辅佐,过着“躺赢人生”,却终因没有过硬本领不可避免地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汉室之隆”也终成泡影。
资料二:西楚霸王项羽出身贵族,英雄盖世,拥有雄兵百万。过于一帆风顺的人生让他“躺”在自己的功绩里,刚愎自用,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最后,楚汉之争以项羽惨败,自刎乌江告终。
青年问答栏目
【问】当我把人生目标设定在“罗马”并拼尽全力奔赴时,却发现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这种巨大的差异像是一道我无论怎么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很迷茫,甚至会对那些人的“躺赢”产生一种带着愤怒的嫉妒感。请问,我该如何调整心态?奋斗之于我,还有意义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