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绪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②静止了一般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在忙活计,她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了一个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烦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到三四厘米长时,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烦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那盏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油灯”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 B、第②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 C、第⑤段具体详细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 D、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
(2)、“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锁”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4)、“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病菌影响心理与行为

      ①病菌影响身体,不言而喻;可病菌影响心理和行为,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②病菌导致的传染病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带来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只有那些拥有能够抵御病菌威胁的身体和行为机制的物种,才能在一个遍布微型捕食者的世界里存活下去。如果把来自病菌的威胁看作一把锁,那么人类至少有两把可以开锁的钥匙。其中一把是我们熟悉的身体免疫系统,而另一把就是行为免疫系统。

      ③不过,生物学家认为,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免费的,需要付出代价。身体免疫可能发生识别错误,结果可能导致对自身正常细胞或者组织的攻击。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需要耗费相当能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的发挥。身体免疫需要让一批细胞担任抗体,从而可能削弱或者破坏这些细胞原有的功能。因此,尽管身体免疫通常很有效,也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身体免疫还具有滞后的特点,只有在病菌进入人体之后这一系统才会启动。

      ④加拿大心理学家舍勒和邓肯提出了行为免疫系统的概念。这是一套包括了情绪、认知、动机和行为在内的复杂系统,其功能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启动之前,提早发现并远离可能存在病菌的场所或线索,从而减少疾病感染的可能。其实,很多动物都在这么做。比如,牛羊会避免在撒满粪便的草地上觅食,雌性牛蛙会避免跟已经染病的雄性牛蛙交配,一只得了小二麻痹症的黑猩猩会被其他黑猩猩孤立。

      ⑤舍勒和邓肯指出,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某些个体在形体和动作方面偏离常态,因而可能被无意思地感知为疾病症状,进而导致了针对他们的歧视。

      ⑥舍勒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歧视某些人,是因为把他们当成了病菌携带者。认为自己身子弱容易染病的人,很少跟残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他们害怕染病,因此拒人于千里之外,虽然这些人可能并未携带病菌。

      ⑦害怕病菌还会导致对陌生人的恐惧。人们对自己人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跟我们携带有相似的病菌,因而不太可能把致命疾病传染给自己。跟自己人相比,陌生人更可能导致疾病感染。同时,陌生人也更可能有意无意违背当地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少都是用来防止疾病传染的。舍勒等人发现,人们面对陌生群体,越是觉得容易感染疾病,就越是容易怀有敌意,甚至有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

      ⑧当然,行为免疫虽然导致携带病菌者被别人孤立,但也给了他们自己观察世界的机会。写《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史铁生,疾病缠身,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跟轮椅亲密接触。他对世界的观察非常深刻,笔下不时会有富有哲理的句子。无独有偶,进化生物学的创始人达尔文也是一生为病困扰,身体不好,需要妻子照料。他长期深居简出,在孤独中笔耕不辍,完成了不少伟大的作品。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阅读《沙枣》,完成下列各题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注】①[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意思是,清幽淡雅的梅香浮动在黄昏的月色下。

阅读《今天就开始》完成小题。

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有多远?”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年春天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止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