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王绩在《野望》诗中“①_ , 山山唯落晖”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中“② , 直视无碍”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渡荆门送别》诗中,“③ , ④”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白居易《⑤》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⑥”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⑦”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庭中有奇树》中,诗人借助“⑧?⑨”直接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⑩ , 壮心不已”表达诗人虽到晚年,但依然怀抱远大理想。
唐诗 |
诗境 |
诗句释义 |
对应诗句 |
诗中有画 |
月华如水,涤荡胸怀,有明月相伴,又怎会孤独? |
{#blank#}1{#/blank#},{#blank#}2{#/blank#}。王维《竹里馆》 |
|
诗中有音乐 |
笛声中的《折杨柳》,唤起对故土的强烈相思。 |
{#blank#}3{#/blank#},{#blank#}4{#/blank#}。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
诗中有思念 |
回望故园漫漫路,想到远隔的亲人,忍不住泪雨滂沱! |
{#blank#}5{#/blank#},{#blank#}6{#/blank#}。岑参《逢人京使》 |
|
诗中有哲理 |
看似在揶揄没有百般红紫的花木,但这其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赞许啊! |
{#blank#}7{#/blank#},{#blank#}8{#/blank#}。 |
写景技巧 | 示例 | 感受 |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多感官角度。 | 角声满天秋色里,①{#blank#}1{#/blank#}。(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blank#}2{#/blank#},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
抓住景物的特征。 | ③{#blank#}3{#/blank#},{#blank#}4{#/blank#}。(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一个“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小草刚破土的样子,妙极了! |
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动静结合。 | ④{#blank#}5{#/blank#},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⑤{#blank#}6{#/blank#},{#blank#}7{#/blank#};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俯仰之间,远近皆是美景;动静之中,山林自有意趣。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