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手账生活

近年来,“手账”生活在国内流行开来。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和00后青年人群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用纸和笔记录生活、管理时间,并以此作为彰显自我的标签。在部分社交媒体上,手账群体异常活跃,以手账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和集市为城市文化风景新添一抹色彩。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有关手帐的调查,在“手帐的好处”一项中,统计结果如下:

其他:安抚情绪、培养耐心、        、     

材料二

我不懂手账的意义在哪里。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我特别反对她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马上就要准备升初中了,把时间都花在手账上面,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一位六年级女生的家长

我以为,好的手帐书,绝不是展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活,然后让大家纷纷去模仿,这跟某些避重就轻的广告所构建的消费需求,让人以为通过消费就可以轻易接触理想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手帐书,向你展现一个领域的有趣之处,让你的视野被打开——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领域,我也想试试!让人忍不住付诸行动。又或是教授你一种方法,让你发现——原来我一直苦恼的,还有这种思路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为我们解决生活的瓶颈,在我们停滞不前时,将我们向前推一把。这样的手帐书,不论内容是否新颖丰富,都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

——澎湃新闻宋祺

我们恐难再将手账文化在中国新一代群体中的兴起,简单解读为对某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或者是与数字技术的断联和反叛。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慢媒介”,在纸和笔的外表之下运行的却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数字逻辑。作为一种自我技术,它未必指向某种浪漫主义的人文理想。在手工感十足的封皮下,往往执行的是跟踪、打卡、复盘、分享等电脑式操作,记录的是对自我的数据化加工、存档和优化,以一种低技术的姿态顺应当今社会不断数字化和媒介化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袁艳

材料三

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的陈宇同学制作了一本“小和山植物诗文”手帐本。以下是其中的三个页面。

(1)、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账的主要参与群体是95后和00后,因为他们一直习惯于数字生活。 B、材料一的调查统计显示,约有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手账能够增强生活仪式感,提高做事的效率。 C、材料二中,六年级女生的家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袁艳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手账生活的反对态度。 D、材料三中,陈宇同学的手账本印证了材料一调查中“手账能够加强人的时间观念”这一点。
(2)、材料三“小和山植物诗文”手账页面中,加点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争无益(强大) B、枝叶较他木加(茂盛) C、行原如是也(白色的) D、困于天而能自其天(相当于“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手账页面中的划线句。

①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

②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4)、阅读手账页面上的古诗文,据此为陈宇的手账补写相关内容。
(5)、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和内容,为材料一中“手账的好处”“其他”一项再概括两点。
(6)、杭外60周年校庆,学校向全体师生校友征集杭外校庆徽章设计。要求以某种具体形象为设计主体,能够体现杭外校园特色与人文内涵。根据“小和山植物诗文”手账中搜集的古诗文材料来看,这三种植物哪一种最适合作为设计主体形象?请说明理由。
(7)、以下是杭外校史馆建设筹备组关于“征集校史旧物”的会议发言记录。请据此撰写一则适合发布于校友微信群的征集启事,要求表意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80字。

杭外校史馆建设筹备组第一次会议发言记录

纪老师:我们打算在校史馆做一组陈列柜,摆放一些和杭外历史文化相关的实物。当年有不少学生社团都出了刊物,可惜现在学校保存不全了。以前校园演出中各种手制的演出道具、运动会的标语等也很有纪念意义。

周敏同学:除此之外,我觉得和校园生活有关系的生活用品也很有展出价值,比如老校友的校徽、学生证、饭盆、作业本、班级日志之类。

王远同学:是的,但班级日志不属于个人物品,属于班级集体记忆,类似的还有班级奖状、班级墙报、毕业照和毕业纪念册等等。

纪老师:我们可以在各个校友微信群里发起征集。如果有合适的物品,请校友们快递到校给周敏同学。如果不方便邮寄的,我们也可以约时间上门去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会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 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