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

材料1: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②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③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④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材料2:

①小鸟天堂,又名鸟的天堂,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江门新会的一个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同时小鸟天堂也是新会“新八景”之一,同时亦是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②小鸟天堂上面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枝都垂到了地上,扎进了土中,已经开始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时光慢慢流逝,这棵大榕树已经独木成林。在这片森林里面也同时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的小鸟、鸟雀,鸟树相依,人与鸟相处非常和谐,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的风景线,人们把这个叫做“雀墩”。

材料3:

“打卡”一词来自职场,本意是“工作人员上下班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上班和下班的时间”。但在网络中传播后,衍生意思为看过留名,就相当于签到的意思一样,好似是一个日常的行为,表示自我明白了、看过了、今日来过了。

(1)、下列对“材料1”的描写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B、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C、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D、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2)、“雀墩”一词用得非常形象。“雀”指的是小鸟、鸟雀,结合“材料2”的叙述,“墩”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3)、读了“材料1”和“材料2”,假设自己某天傍晚去“鸟的天堂”打卡,你准备用三张照片展现大榕树,其中一张是“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的树叶”,你还会拍些什么?
(4)、对于自己拍摄的三张照片,如果制作成打卡手记,你打算怎么排序?为什么?
(5)、如果给自己的打卡手记配上简洁的文字,不但能让人知道你去了哪里,还能让人知道你的感受,你会写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神奇的仿生学

[材料一]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它们也能嗅到、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内有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苍蝇的大脑。苍蝇的大脑根据不同的神经电脉冲,就可辨别出不同气味里的物质。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他们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仿生学家们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可以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选自《科普世界》,有删改)

【问题①:“这种仪器”有什么用途呢?我要好好读读文本】

[材料二]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仿生学就是科学家通过对大自然和动物界里发生的许多奇迹的仔细观察,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模拟动物的功能,科学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

 飞机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来自人们对飞行的鸟类的直接模仿。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响尾蛇导弹就是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的一种类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问题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发明创造的?我准备再去找一找资料。】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历史的羁绊,文化的纽带。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材料二:镇江的蒋乔镇是民间故事资源重镇,地方文化内涵丰富。在这里,讲故事已经成为群众的一种文化传统,大家在田间谷场、吃饭串门、理发走路时都有人讲故事。有时是一人主讲,有时是轮流连讲。蒋乔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是以地方人物、地名、风物为主要讲述内容,具体包括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风俗故事以及笑话等,以地方方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极富地域性,深受群众喜爱。它们口传性强,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只要有人聚集,就能够擦出故事的火花,因此,这些民间故事是活态的民间文学,是当地百姓向社会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渠道。其代表性作品有《白蛇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英雄山的传说》等。它们既保留了当地的民间故事资料,传承了历史文化典故,拓展了民间文化空间,增添了地域文化魅力,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
    材料三:蒋乔民间故事的传承遭遇了困境,与其他地区民间故事的传承大致类似,最主要的是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人和爱好者多为60岁以上老人,年轻人忙于自身的事业,无暇且无意继续该类民间艺术的传承。
【片段一】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就能尽阅“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那九曲溪,开阔处波平似镜,卵石可数;贴崖处从容不迫,徐徐而行;转折处激流汹涌,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水声,鸟声,风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使你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节选自《碧水丹山话武夷》,有删改)

【片段二】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座深深的大院子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人声,没有电灯,没有一点活气。寂寞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到一天傍晚,我又走进这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节选自季羡林《马缨花》,有删改)

【片段三】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节选自纪伯伦《花之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