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四上 第二单元 文体补充阅读
神奇的仿生学
[材料一]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它们也能嗅到、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内有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苍蝇的大脑。苍蝇的大脑根据不同的神经电脉冲,就可辨别出不同气味里的物质。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他们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仿生学家们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可以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选自《科普世界》,有删改)
【问题①:“这种仪器”有什么用途呢?我要好好读读文本】
[材料二]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仿生学就是科学家通过对大自然和动物界里发生的许多奇迹的仔细观察,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模拟动物的功能,科学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
飞机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来自人们对飞行的鸟类的直接模仿。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响尾蛇导弹就是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的一种类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问题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发明创造的?我准备再去找一找资料。】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①文中的“风马牛不相及”是指苍蝇和航天事业木米毫不相干。
②苍蝇的大脑可以根据不同的神经电脉冲,辨别出不同气味里的物质。
③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一种金属,而不是活的苍蝇。
第一类: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第二类: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
第三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问题①属于第类问题,我的答案:(用关键词语概括)。
问题②属于第类问题,我的答案:。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馆
①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达到10.2万平方米 , 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58年,国家开始筹建“中央科学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前身。1984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新展厅于1999年9月17日国庆前夕如期竣工,于2000年4月29日正式对社会开放。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举行奠基典礼。目前我们看到的新馆,整体是一个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个“魔方”,蕴含“解锁”“探秘”之意,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
③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有“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儿童科学乐园”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四个特效影院,新馆以科学教育为主要功能,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
④暑往寒来,中国科学技术馆已走过三十余年的历程,开馆以来,它保持了常年对大众开放,服务观众超过5186万人次以上,为公众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乐园。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科学,探索奥秘。
【材料二】
参观指南 | ||
主要场馆 | 主要展览内容 | 参观规定 |
华夏之光 | 展示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 | (1)主题展厅参观需 2—4 小时。 (2)儿童科学乐园适合3—8 周岁儿童,家长必须陪同儿童参观。 |
探索与发现 | 展示近代以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成果。 | |
科技与生活 | 展示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影响。 | |
挑战与未来 | 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和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 |
儿童科学乐园 | 展示身边的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应用,体验前沿科技和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间。 | |
特效影院 | 利用现代电影科技手段,体验各类影视特效,领略科技与自然之美。 | (1)球幕、动感、4D影院不适宜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婴幼儿观看。 (2)动感影院谢绝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和孕妇入场。 (3)4D影院谢绝孕妇入场。 |
【材料一】
ㅤㅤ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ㅤㅤ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ㅤㅤ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但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来读。冰心奶奶也给我们提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建议。
【材料二】
故事名称 | 主人公 | 经历的磨难 | 结局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 | 王母娘娘阻挠,夫妻被银河分离。 | 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
《白蛇传》 | 许仙、白娘子 | 法海阻挠,白娘子被压雷峰塔。 | 小青救援,全家团圆。 |
《孟姜女哭长城》 | 范喜良、孟姜女 | 丈夫被抓,为修建长城劳累而死。 |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夫妻“相见”。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梁山伯、祝英台 | 祝英台被迫嫁人,梁山伯因思病逝。 | 变成蝴蝶,双宿双飞。 |
【材料三】
光明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喜好调查表
类别 | 文史类 | 科技、科幻类 | 故事类 | 卡通画类 | 学术知识类 |
比例 | 2.7% | 13.8% | 45.8% | 32.3% | 5.4% |
【材料四】
ㅤㅤ近年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流行。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ㅤㅤ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ㅤㅤ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ㅤㅤ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