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图像史料见证历史。

材料一   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像史料进行研读,认识图像史料的价值,不仅需要历史学的方法,也需要借助艺术史等不同学科的方法。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属于图像史料的是。(填序号)任选一幅图像史料说明其价值。
(2)、从下表观点2和观点3中任选其一,选用材料二中两则图像史料,参照示例进行简要说明。(要求: 选用示例中的观点和材料)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世界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科技是把双刃剑

示例:观点1:世界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图片:①③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建立起欧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商业联系。黑奴和加 工的烟草作为商品,在三角贸易往来中,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进一步推动 世界联系的加强。可见,世界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举一反三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的国家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00年左右的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绵延4000英里,将太平洋与地中海连接起来的贸易网络。这条路上运输的货物都是奇珍异宝——黄金、宝石、香料、丝绸,伴随货物传送的还有故事、思想、信仰,以及本文故事的关键——技术。

于阗(今新疆和田)在8世纪时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为来往客商提供水与食物补给,同时也生产丝绸。于阗的说书人创作了一则传奇: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住在出产丝绸的帝国。有一天,她的父皇要把她嫁给遥远的出产玉石的国家的国王。产玉的王国不能出产丝绸,因为皇帝将产丝技术视为机密。公主决定把丝绸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新子民,于是想出一条妙计。她准备好所有的东西,蚕茧、桑树种,把它们都藏在自己的凤冠里。她知道自己出发的时候,皇帝的侍卫不敢搜她的身。这就是于阗国得到丝绸的故事。

本画版出土于于阗的一所寺庙,这所寺庙中有佛像,也有印度教的湿婆与梵天画像。其他寺庙也都同时供奉着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诸神,还有一些本土神。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丝绸是如何传到于阗的。但我们知道,观念、故事、神灵和丝绸确实在丝路上双向传播着。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郑和出使促成的中外交流(部分)

出使国家

输入当地的技术

带回中国的物产等

暹罗(今泰国)

☆种植小麦

☆在山坡开垦梯田

☆使用海盐,当地人不再食用碘含量低的矿盐

☆耐藏且不易蛀坏的暹米

☆暹罗出产的紫檀木,因其质地坚硬,可用作造船

爪洼及旧港(今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及苏门答腊)

☆建屋技术

☆耕种技术

☆弈棋(围棋)和皮影戏

☆各种香料,如胡椒、苏木、槟榔等

☆点燃后防疫症的金银香、沉香、黄蜡等

材料四:中国商货在西南洋市场的扩充,刺激了国内工艺品的生产,不但使得国库充盈、民生日裕,也鼓励了国人向海外拓殖发展的兴趣。虽其后以郑和的逝世(宣德末),加上朝中大臣鉴于维持舰队、赏赐贡使,靡费不赀,因而停止了远洋探险的活动,但是沿海居民到南洋经商的风气,迄明末犹未止。

材料五: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