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从而密切了各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相互通婚以及统治阶级实行的“和戎”政策等,对民族大交融也起了促进作用。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各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道路。
——摘编自钟诗贺《春秋争霸的影响利与弊》
材料二 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漫长的岁月中、甘肃一直是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孔道。陆上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简牍、泥塑、壁画等文物丰富多彩,烽燧驿站、寺塔石窟等遗址如繁星般散落各地。这些文物、遗迹说明古丝绸之路是双向的,中华文明沿着这条路传播到西方的同时,西方文明同样来到中华大地。
——摘编自《丝路日记:探陇原、行丝路——聆听大美甘肃的千年回响》
材料三 禁胡语,是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为了北魏政权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孝文帝改革中并没有忽略民族交融的问题。实行汉制,使汉族与鲜卑族更好地在文化、行为习惯方面相互适应,增加了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融也是非常有利的。
——摘编自王典《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九年级某班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 料 | 探 究 |
图 一 | (1)图一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图中①处为该通道的起点,它是哪个城市? |
图 二 图 三 | (2)贞观后期,玄奘(图二)以亲身见闻写成 ,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玄宗时, (图三)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
图 四 | (3)图四反映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 加以管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技术条件。 |
材料一 ……郑和前往西洋……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 ——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 | (4)请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目的是什么? |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 (5)依据材料二,清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能够推行这一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图释改革】
鲜卑姓改为汉姓 | ||||
鲜卑姓 | 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
拓跋 | 元 | 贺赖 | 贺 | |
丘穆陵 | 穆 | 独孤 | 刘 | |
步六狐 | 陆 | 贺楼 | 楼 |
【探究改革】
材料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