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恃:凭借。③顾:难道。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将可袭而虏也 不可彻 B、置土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贫者南海还 有朋远方来 D、吾欲南海 本在冀州
(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 运土石路程遥远,说明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出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B、甲文写智叟的“笑”,表现出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写愚公的“长息”,表现愚公为智叟顽固不化而感叹。 C、乙文中富和尚两次对穷和尚说“子何恃而往”,由此可见,富和尚认为穷和尚不可能凭一瓶一钵“之南海” 。 D、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主要将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进行对比,乙文则将穷和尚和富和尚进行对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甲文的故事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是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①,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①奇兵:战争中用于引用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也称“饵兵”。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咯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相鸣,嘎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逆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 , 溥溥干干 , 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克,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鹜 , 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清回融而徐道如负如谐

【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溥溥(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莺(zh1):凶猛刚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