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保定师范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

——《管子》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1)、根据材料一,简述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无风尘之警”与“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有何关系?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举一反三
交通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与各郡县道路相连的全国性道路网。秦驰道有统一的施工标准,规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也就是驰道宽约70米,每隔三丈就要种一棵树。为了路面排水,路基要高于地面。直道的修筑则利用沿途的天然山丘设置烽火台,省时省工,还可快速传递信息。道路皆利用铁夯夯实,并采用填土、垫方和在山谷构筑土桥等方法,表现出独特的夯土技术。

——摘编自孙家驷《道路概论》

材料二 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丝绸之路就此诞生。自此,中国和外界的贸易交流也在缓慢开展。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罗马人不光使用大量钱币来购买这一东方奢侈品,同样也以精致的玻璃、银器和黄金等进行交易。这一做法带动了商道沿线的地方经济。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和商业网络的延伸,各方紧密连接,村庄变成了小镇,小镇变成了大城……佛教思想亦跨越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上的原因。首先,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北方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从中原通向西亚的交通十分不畅。……其次,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最后,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能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