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卜白

    袁良才

    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珐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③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④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⑤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⑥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做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⑦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为家?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⑧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⑨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⑩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⑪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⑫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⑬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⑭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⑮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⑯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⑰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儿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⑱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⑲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⑳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留白。

    ㉑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8期,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六段“怪才必有怪癖”带贬义,文章若删掉这一部分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B .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事,所叙事件众多,角度不同,但都聚焦于“补白”二字。 C . 文章语言凝练,用了较多整齐的四字短语来进行描写,使得文章读来简约流畅。 D . 文章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以卜白为中心人物,展现特殊时代文人的蓬勃生命力。
    【答案】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品质。

    ①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②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

    【答案】
    (3)本文善用对比,请找出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4)本文结尾说:“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这句话用法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记叙文《雪地里的红棉袄》,完成后面题目。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20年前,我18岁。
            ⑪嫂子给我剃了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⑫“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⑬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⑭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⑮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⑯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⑰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⑱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⑲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⑳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杀羊

    李德霞

        中秋节前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六六回了村。刚进村口,六六就看见胡老爹撵着五只羊从对面走过来。六六说:“胡老爹,你的羊好肥啊。”

        胡老爹看着他的羊,一脸得意地说:“肥,肥。”

        六六没话找话地说:“胡老爹,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也不杀只羊?”

        “不杀,不杀。一只羊值千把块哩。”

        六六眼珠子一转说:“要是胡狗回来,你也不杀?”胡老爹就胡狗一个儿子。胡狗领着媳妇在城里干装修,一走五年,也没回来过……

        胡老爹听六六这么一说,两眼顿时亮了,一股清亮亮的涎水从嘴里流出来,他也不擦,只管说:“你是说,胡狗要回来?”

        六六说:“媳妇也回来。”

        “媳妇也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对。”六六说,“那你还杀不杀羊?”

        “杀,杀,杀一只肥肥的,要杀就杀那只黑耳朵羊。”胡老爹说,“胡狗爱吃羊心、羊肝,还爱啃羊头、羊蹄子。那小子,五岁时就能干掉四个羊蹄子,不拉稀。嘿嘿,嘿嘿……”

        中秋节一早,六六到村头大姐家,路过胡老爹那个破败的院落时,下意识地朝里面一望,六六傻眼了。透过洞开的院门,六六看见,胡老爹真的杀了一只羊。院里,流了一摊血。胡老爹正弓腰撅腚剥羊皮呢。院墙上,两只喜鹊扑棱着翅膀,喳喳地叫。

        闯祸了,闯大祸了。六六心里念叨着,抬腿跨进东倒西歪的院门。六六按住扑扑乱跳的心说:“胡老爹,你真的杀了羊?”

        胡老爹说:“胡狗要回来,媳妇要回来,一家子要回来……”

        “可是……”

        胡老爹不理六六,只管埋头剥羊皮。羊真的好肥好肥。

        六六没辙了,掏出手机,扒拉半天,终于扒拉出了胡狗的电话号码。摁过去,电话通了。六六一手捂着手机说:“胡狗大哥,今天是中秋节,你该回村看看你爹……”

        电话那头,胡狗没好气地说:“你不是六六吗?你以为你是谁,村主任啊?我家的事要你管?咸吃萝卜淡操心!”

        六六说:“可你爹……听说你要回来,杀了一只羊……”

        胡狗不耐烦了,大声嚷嚷:“谁说我要回去,谁说我要回去?是你骗老头的吧?你脑子进水了?”六六还想说什么,胡狗已经毫不客气地挂了电话。

        六六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六六收起手机,讪讪地说:“胡老爹,对不起,昨天我跟你开玩笑的……”

        六六知道,接下来,胡老爹会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甚至会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可六六想错了,胡老爹跟没事人一般,还在剥他的羊皮,剥得那叫一个认真。噌,噌,噌……

        六六抬高了嗓门:“胡老爹,别剥啦,你儿子胡狗他不回来!”

        胡老爹扬起脸,一脸平静地看着六六说:“这么大声干啥?我又不耳背……我啥都听到了,我也知道他不会回来。”

        “那你,为啥还杀羊?”

        “羊是我的,想杀就杀。”

        六六一脸的问号。

        胡老爹说:“六六,我知道,你是个孝顺儿子,不管多忙,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你的爹娘。可胡狗就不一样了,人跟人没法比……”

        胡老爹又说:“你家没养羊,羊毛都没一根。你要是不嫌弃,就接你爹你娘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

         “好,好。”六六想好了,这只羊,不能让胡老爹白杀。

        “咱吃全羊席……”

        “好,咱吃全羊席……”六六的眼里霎时涌满了泪。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1期)

    阅读下文,完下列小题。

    心寻

    叶延滨

        ①小姑娘老低着头。身边的爷爷叹了一口气:“你看什么呀?”“不早告诉你了吗?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总看不完?”“你不懂,手机就是个世界。”“啥世界能装在那么小的物件里。”“虚拟世界,好玩着呢。”“啊,虚无的世界。”爷爷换了一个字。

        ②老爷爷也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只是在想什么。身边的小姑娘说:“你找什么呀?”“没找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也找不到了。”小姑娘听糊涂了,爷爷说的车轱辘话,没听明白。瞪大眼睛,想从爷爷嘴里听出什么。

        ③爷爷是在找东西,是心里那些记忆。那时,爷爷也是个孩子,谁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爷爷小时候也是个爱低头看东西的孩子。

        ④坐在城市街心花园长椅上,爷爷和小姑娘,都望着面前的水泥地。这些水泥地上有很多双脚走过,现在那些脚都离开了,光滑的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

        ⑤突然,这坚硬的水泥地,一下子变松软了,松软得像绸布,向四方散去。绸布波浪似的皱褶带出一片雾岚,阳光把那潮湿的雾气凝成露珠,晶莹地点缀在草尖上。这些草就生长在刚才的水泥地上。茵茵绿草下松软的黑土,散发着泥土的芳芬。这是课本上的句子,小姑娘闻到那泥土的味道,想起了课本上的句子。这句子是说草原,还是说森林?草丛顶着露珠,簇拥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都是小姑娘没见过的。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草丛中的花都叫不出名,七彩缤纷,星星点点。爷爷说,它们就是老街坊,守在房前屋后。春天开花一直开到秋凉,一茬接一茬,把窗外的小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⑥草丛边,一队小蚂蚁像一条线从他俩的眼前爬过。爷爷想,对了,我就在找你们,小蚂蚁。小蚂蚁在爷爷的记忆中,是童年最早的朋友。他喜欢蹲下来,看蚂蚁搬家,抬着饼干渣,举着蚂蚱的残翅,像一队士兵去打仗。对了,蚂蚱也是好朋友,草梗上趴着,爷爷伸手,蚂蚱两只后腿一弹,消失在阳光里。阳光下那肥大的南瓜花,招摇显摆,南瓜花鲜嫰的花瓣是蝈蝈的最爱。蝈蝈叫起来好听,有蝈蝈叫的夏天才算是夏天。夏天炎热多雨,草绿花香,谁都在家里待不住。连慢性子的蜗牛也在园子里散步。蜗牛没惹谁,但爷爷小时候对蜗牛可有意见了。上数学课的老师说,有个台阶30厘米高,蜗牛白天爬上去3厘米,晚上滑下来2厘米,多少天爬上台阶。抢着回答:30天!错了?!多叫人丢脸的事。不说蜗牛了,反正它们爬不远。那是蟋蟀,这可是孩子们追捧的明星级昆虫。蟋蟀讲究,老园子里才有。老园子的老墙根下堆着秦砖的残角、汉瓦的碎片,这些器件逗引出蟋蟀一阵幽幽的吟叹……

        ⑦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姑娘说:“对呀,这就是我寻找的,我的童年世界,也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有花,有草,有奇妙的昆虫世界。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小姑娘高兴地说:“多好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真的吗?”

        ⑧她的话音刚落,刹那间,眼前的一切像海市蜃楼无影无踪,还是那块坚硬的水泥地,从眼前铺向远处。站着的水泥楼和躺着的水泥地严丝合缝,寸草不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泰山旅行指南

    【简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又称“岱岳”,位居五岳之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汉书》张晏注:“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泰山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国家昌盛的象征。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对泰山仰慕备至,以登攀为荣。几千年来无数帝王纷纷在此封禅祭天,更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圣山。

        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谷山胜景等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山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110余处宫、观、祠、亭、坊、楼、阁、塔、桥等各式建筑。同时,它又是一座石刻艺术宝库。泰山景区现有石刻2200余处.从先秦直至民国,名人题刻随处可见。

    【必玩】

    夜登泰山:夜登泰山是泰山的一大特色,一个是可节省泰山上的住宿费用,另一个则是可领略泰山夜晚的风光。第二天一早观赏日出,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

    日观峰赏日出:看日出是不少人游览泰山一定要完成的任务。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是观日的最佳地点。日观峰有不少石刻,如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八盘考验耐力: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陡峭的盘路镶嵌在山崖之中,远远望去,好似天门云梯。爬过十八盘才算爬过泰山。

    登顶玉皇顶:几乎所有泰山游览线路的终点都是玉皇顶,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也是泰山绝顶之处。只有真正攀上玉皇项,泰山之行才算圆满,同时才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门票】旺季(2月1日—11月30日):127元/人+3元/人(保险费)。

    淡季(12月1日—次年1月31日):102元/人+3元/人(保险费)。

    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凭证享受旺、淡季价格半价优惠。

    【出行提示】观景:有人为了观看日出和节省行程,采取夜晚登山.次日下山观景的方法。但需注意:一,夜间登山安全难以保障;二,许多人文景点是给正对上山者看的,下岗时很容易错过这些景点,除非你不时提醒自己回头观看。徒步爬泰山确实很累,但历经跋涉之后登临绝顶的感觉却是终生难忘的。所以建议尽量不要乘坐索道,否则许多自然和人文景点难以领略。

    红门游览线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泰山的人文景观多在这条线上,因此有“登天景区”之称。此外这条线也是夜晚攀登泰山的经典路线。

    其他注意事项:泰山景区广阔,无人区和未开发的地方很多,无论驾车还是步行,务必走正道,切勿贪图近路或者好玩而自行穿走野路。晚上登山,要注意安全,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没有路灯,记得带个手电。泰山景区沿途有食物出售,但价格较贵,最好自备水和高热量食物(巧克力和牛肉干等)。

    景区内部分路段会有人查票,所以请保管好门票。

    一般情况下,山顶气温比山下气温低3~6摄氏度,夏天夜晚山顶气温在5~10摄氏度。如果选择晚上登山建议携带厚的外套,不过山顶也有军大衣出租。登顸泰山可以将岱庙作为起点,全程9.5公里,其间几无平路,全程攀登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按中等速度走到极顶,约需4—6小时。如果时间或体力有限,可在徒步到达中天门后,换乘索道直达岱顶。七分钟直达岱顶,真是感受了“一步登天”。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稳定了,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并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我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不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硬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必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吐不败,感恩无终。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