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展板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化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量的城市设施建设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过程,形成了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同时,建筑物取代了树木,绿地面积减少;汇水区和雨水管道取代了自然流域,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打乱了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范围、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如停车场、地铁、下穿隧道等,会导致排水系统形成“盲点”,水流无法畅快排出,形成内涝。
【展板二】
A、B两城市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城市 | 年平均降水量 |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 年平均蒸发量 |
A | 675 | 405 | 337 | 68 | 270 |
B | 644.5 | 267 | 96 | 171 | 377.5 |
【展板三】
为更好地应对暴雨洪涝,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研究表明,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池等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展板四】
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很多学校积极尝试建设“海绵校园”,下图为某学校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图。
名称 | 数量(个) | 占比 |
普通自然村 | 230万 | 约99.682% |
中国传统村落 | 6819 | 约0.296%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487 | 约0.02% |
中国村落保护数量一览表
材料二:
第三十一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村庄,可以申报市历史文化名村:
①村落形成年代久远,能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面积不少于二千五百平方米;
③基本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选自《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材料三:
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申报资料卡片
村落名称 | 黄埠村(潘家古居) |
所在地 | 宁波市象山县 |
遗产类别 | 物质文化遗产 |
遗产概述 | 黄埠村古民居群落又叫潘家古居,位于象山县,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明末清初时营造的“高上门”。整个家族聚居群以村中心的清代建筑三戒堂为领首,西有上新屋,东南有三三堂,四周有高上门、潘乾房等古居,建筑结构气派讲究、横径曲巷。古民居大多都是由宽阔的四合院群组成,院群门套门、院连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建筑的各个部位,砖、木、石三雕功夫精深,堪称浙东一绝。 |
材料四:
舟山市东极镇东福山村利用重点村大树湾石屋精舍进行房屋收储、古建保护、环境修复等,完成古民居修复改造,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整修改造,修缮和改造通村古道,实现石屋建筑的统一修缮,整体风貌得以恢复。
围绕“生态立镇”的中心思想,东福山村突出固有的石屋特色,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因势利导,提升打造景观节点、观景平台等,构建宜居宜业的环境,构建起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历史上一直传说徐福在此东渡日本,赋予了东福山岛最神秘的色彩。东极镇挖掘“徐福东渡”传说内涵,结合东福山特有的石屋文化,打造文化休闲长廊;以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如石屋文化节等,活态传承海岛渔村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结合“福”字系列文创产品、渔农画、旅游纪念品等,做精做深“福”字产品产业链,将“福”文化传播至各地。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 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区一: 每次跑步距离越长, 效果越好。 |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 合理安排每次跑步距离, 注意膝盖、 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 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 再循序渐进。 |
误区二: 每次跑步速度越快, 效果越好。 | 采用快慢结合方式: 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 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 效果更好。 |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
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
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 位置 | 运动特点 | 肌纤维特点 |
骨骼肌 |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 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 长的,能达到40毫米。 |
平滑肌 |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
心肌 |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
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