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语准备以“哲人的行走”为主题撰写一份人物传记,请阅读文章,聚集亮点,帮助他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命若清茶

①茶有三重滋味;入口微涩,再品回甘,余调悠远。

②与之相似,有些人的生命也有这般三重境界:在苦难中跋涉,于热爱中幸福,终了归于淡泊。譬如,那个“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的陆羽。

③陆羽的前半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真实写照。而茶,则是照进来最亮的那束光。公元736年,湖北天门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在湖滨三只大雁的羽翼下捡到一个弃儿,他就是陆羽。在禅寺的暮鼓晨钟中,慢慢长大的孩子却并不爱佛经,反而向往儒道。因为志趣不见容于禅宗,公元748年,他12岁,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个貌陋口吃的少年,只能以演丑角为生,四处漂泊游历。其后“安史之乱”爆发,战火纷飞彻底阻断了他入世的梦想。

④文章憎命达,只伤题中人。虽然经历坎坷,但陆羽更为那艰难的世道痛心。所作《四悲诗》中,“悲天失纲,悲地失常,悲民失所,悲五湖山失色”,没有一字是为自己所发。

⑤760年,27岁的陆羽初辗转到吴兴,他压抑的情绪爆发了。那时节,苕溪附近多了个狂士。他常常白日踟躇独行于旷野,至天黑无路,便嚎啕大哭而归。

⑥悲天悯人中,只有在烹茶的时刻,陆羽的生活才宛然别有天地。

⑦忆往昔,陪伴在酷爱喝茶的智积禅师身边,学习煎茶辨水的岁月,是他人生最初的温馨时光。此后,教他读书的邹夫子、与他同游三年的崔辅国,这些指引他求学之路的贵人也同为爱茶之人,曾和他一道寻访各地的好水好茶。

⑧当沸水冲起茶沫,“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青萍浮云,都是漂泊无根之物,随聚随散。他于烹茶中观青萍浮云,也终于参悟无常、勘破心结。

⑨“啜苦咽甘,茶也。”草庐下,陆羽在《茶经》里如是写道。那一刻,他找到了平静。

⑩在湖州,摆脱焦虑的陆羽开始自在安于山水。这个自述“不善与人相处”的孤独患者,却广交了茶友。他“缁亲结交”四十余年的好友皎然,是吴兴杆山上妙喜寺的住持。从鉴茶到喝茶,二人常常在寺后的茶场里一起琢磨讨论。

⑪秀山丽水间,僧俗官隐,唱和雅集。皎然作为介绍人,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来了,江波钓客张志和也驾一叶扁舟而至。在那句流芳千古的“西塞山前白鹭飞”问世之时,众人的口鼻唇齿间正满溢陆羽烹茶的清香。

⑫心安处,即是故乡。在是兴,飘零的孤儿陆羽因茶结缘,终于有家了。

⑬A.古人喝茶,原与熬菜汤无异。人们把采下来的细小茶叶扔进锅里囫囵煮烂,再加入葱、姜、茱萸、薄荷、胡椒等,做成混混稠稠的“粥茶”。更有如唐德宗者,还要调以大枣、牛羊奶、酥油等膏腴厚味,但被陆羽嫌弃为“肤浅浮嚣之人的地沟水”。

⑭为了让世人尽享茶中最透彻的滋味,他用涓涓不辍的热爱与虔诚,在吴兴开始写作一本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茶经》。内容共分十节: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共七千余字,却费去了好几十年。

⑮他可以不厌其烦,花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也可以踏破芒鞋,访遍名山大川、行尽荒山野岭,将全国之水辨析为二十品。他为茶乐呵呵地忙活着,以一种特有的仪式感,规范着茶的物质形式,也抵达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茶圣”之尊,正源于成痴成癖的匠人之魂。

⑯在陆羽迈入不惑之年时,卖茶的店家已把他的塑像当作神来供奉,客人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尊他的塑像。盛名之下,皇帝两度迎他入宫侍奉,都被他婉辞谢绝。

⑰799年,可能是因为得知皎然印将离世,在外游历的陆羽回到吴兴。此时,他已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他蜕下了尘世庸碌的蛹衣,如同轻盈舞于江湖的一翼蝶,耕耘着精神世界里柳暗花明的另一番天地。804年,陆羽在吴兴去世。

⑱在今天看来,陆羽的贡献不可磨灭:在他之前,皓首穷经方为士大夫之道,茶事不过是难入正统的末流杂学;在他之后,茶道不仅飞入王谢堂前,更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世人都能通过茶文化产生精神共鸣。

⑲将生命烹煮成一盏徐徐升腾着氤氲热气的清茶,这就是陆羽的浪漫主义。

(选自浙江宣传,有删减)

【聚焦亮点】

亮点我推荐

大家来互动

亮点一:典型事件刻画形象

【再补充】

小语:文中其他一些事件也能体现传主形象,我们一起来补充归纳吧!

典型事件:

①____

②____

亮点二:一言一行展现品格

(A)所作《四悲诗》中,“悲天失纲,悲地失常,悲民失所.悲五湖山失色”,没有一字是为自己所发。

(B)“啜苦咽甘,茶也。”草庐下,陆羽在《茶经》里如是写道。那一刻,他找到了平静。

(C)他可以不厌其烦,花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也可以踏破芒鞋,访遍名山上川、行尽荒山野岭,将全国之水辨析为二十品。

(D)盛名之下,皇帝两度迎他入宫侍奉,都被他婉辞谢绝。

【悟品行】

陆羽将自己的生命升腾成一盏氮氢热气的清茶,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嗅到品格的香气。

A:____

B:有智慧、心境平和C:____

D:____

亮点三:典雅文字传递情感

(A)古人喝茶,原与熬菜汤无异。人们把采下来的细小茶叶扔进锅里囫囵煮烂,再加入葱、姜、茱萸、薄荷、胡椒等,做成混混稠稠的“粥茶”。更有如唐德宗者,还要调以大枣、牛羊奶、酥油等膏腴厚味,但被陆羽嫌弃为“肤浅浮器之人的地沟水”。

(B)他蜕下了尘世庸碌的蛹衣,如同轻盈舞于江湖的一翼蝶,耕耘着精神界里柳暗花明的另一番天地。

【共赏析】

本文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使文章如清茶般回味幽长。

请从以上划横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我选:____句,____

亮点四:写法分析引发思考

读完本文后,同学们对人物传记的写法有了更真观的认识。

【说理解】

请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并结合上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又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在记述事件时,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精神风能。在为人物作传的过程中,也要传达出对传主的情感。

(1)、小语:文中其他一些事件也能体现传主形象,我们一起来补充归纳吧!
(2)、陆羽将自己的生命升腾成一盏氮氢热气的清茶,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嗅到品格的香气。

A:

B:有智慧、心境平和
C:

D:

(3)、本文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使文章如清茶般回味幽长。

请从以上划横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4)、请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并结合上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园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的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H7N9是禽流感

      ①H7N9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②流感是一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1996年~2009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亚型分别为H7N2、H7N3和H7N7.此前,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指出:此前从未出现过人传人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

      ③H7N9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高烧38℃以上,咳嗽。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④H7N9的特异治疗手段仍在研究之中,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⑤对H7N9无需过度恐慌,采取一定的措施,这种流感也是可以预防的。首先,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其次,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此外,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目前,H7N9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摘自新华网)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

       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非常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佳作欣赏课上,晓琦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读了《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引得在场的同学纷纷落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现代文阅读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20年9月10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