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明前茶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檄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爬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

    批注

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批把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

乌鸦鸟最爱枇把树,啄食几口枇吧,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树,搭起几顶账整,就能在树下吃着批巴,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鹑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鹩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权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

批注

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将乌鸟和城里人对应着描写,活泼而齐整。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

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根据提示,补写内容。
任务事件品质
称呼身份
老祝下岗的代课老师
枇杷种植户
下岗后种植枇杷致富自强不息
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
替村小添置图书、篮球架、演出服装道具心系乡村教育
无私奉献
想帮“小朱”成立戏剧社支持孩子的梦想
重视精神生活
“朱导”村小学生
留守儿童
自编自导自演戏剧
自制叶笛模仿鸟叫
常到枇杷园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2)、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3)、请仿照第⑦段的批注,根据提示,为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写批注。
(4)、请从《老祝》和《枇杷盲盒与孩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题目,并简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当“敏感”成为一种时代病

网友热议:

    近几年,关于生存压力的话题又多起来,青少年如何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抗击敏感、坚持梦想,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们如是说:

    相见也怀念:青少年压力不小。现在物质条件是好了,但是随着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剧,生存环境更拥挤,生存竞争更激烈。

    小多:这年时代看上去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我们年轻人在占有资源上处于劣势,易受挫,会有人焦虑、躁动、迷惘,甚至迷失,我们如何是好?

    万向轮:很多青少年热衷刷微博、看微信、发动态,每时每刻都在“晒”自己,有些人变得太过注重自我满足而很少关心他人的需求,于是变得自私脆弱。

(摘自财经网论坛)

心理漫画:

(摘自心理漫画《趣味人生25条定律》)

智慧小语:

    最好能好过蒋方舟吗?蒋方舟从小被誉为“天才少女”,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开专栏,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刚毕业成为《新周刊》最年轻的副主编,但年少成名也让她开始在意外界的评价。她认识到,人总不能活在外界的声音和眼光里面。

    “太敏感是种病,它会毁了你的幸福。无痛不人生,关键是你是否痛得起,输得起。别人岂能为我定位?我就是我的坐标,这是抗敏感青年的范儿。”蒋方舟如是说。

    最差能差过吴秀波吗?在功成名就之前的20多年,吴秀波得过绝症,丢过铁饭碗,驻唱过酒吧,经营过餐厅、美容院、服装店,给人做经纪人……一路折腾,周遭的冷言酸讽自然少不了。但他一直相信:无路可退,便只能一往无前。他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走路……我并不觉得直路走起来就幸福,弯路走起来就难过,每段路都有它特定的风景。”

    也许这是一个让人敏感的时代。当你面对人生和社会上某些极端或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年轻的进取的心态,做一个抗敏感青年。

(选自《意林》2014年第10期)

专家观点:

    心理治疗师林建雄博士认为,青少年压力大很正常,因为他们处于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即将面临着各种严苛的选择:升学、就业、换工……这种压力一般25岁以后会自然缓解。他给青少年提出几条建议:第一,着装整洁。衣服影响人的自我感觉方式。常沐浴、穿干净的衣服以及换个清新悦目的打扮能帮助你建立自信。第三,大声说话。有些人从不发言因为害怕说错话出丑。其实只要努力在每个讨论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更自信。

    德国施罗姆工程学院向压力过大的学生推出了一项“健步”行动——每周由健身教练带领学员到郊外练习快走。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心理学博士威士尔利·葛林的研究表明,比一般步速走快25%可以让你感觉更加自信。

    英国谢菲尔德高中每学年都会定期开展“感恩日”活动。在每月一次的“感恩日”里,每位学生都会花一些时间列出需要感恩的所有事情,包括自己过去的成功、独有的技能、来自各方面的爱、积极的功力等。校方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为自己拥有这么多适合自己的事物而感到震惊,更会有动力朝成功迈一步”。

(摘自中国心理咨询网)

【年文化之北国冰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纸短情长话冰城

①说到哈尔滨的冰雪,不能不说到冰灯。用一个铁桶,灌上水,放在外头冻,但别冻实了,外边一层冻成冰后,就把里面的水倒出来,然后在空的冰壳子里放上蜡,点着它——这就是最原始的冰灯。先前,车老板子赶夜路,会把冰灯放在马车上用来照明。店铺、饭馆子、旅店门口也总有冰灯,上面写上红字儿“饭馆”“大车店”“客栈”“药铺”等,用来招徕客人。那个年月哪儿有电哪,冰灯便是指路明灯。对归乡的游子来说,那一盏盏冰灯哟,就是家。往家赶,老远看见那晶莹剔透的冰灯,两行热泪就下来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个冰灯放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灯面写上“福”字,多喜庆多吉祥啊。红光四射的冰灯就是“年神”,它不仅召唤自己的亲人,也温暖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②我念小学的时候,哈尔滨兆麟公园就开始举办冰灯游园会了。那时候的冰灯简单而又精巧。冰灯里头是空的,装着水,小鱼儿在里面游,外面绕着小彩灯,一闪一闪,把孩子的魂儿都吸走了

③至于雪雕,它最早是行路人的“安全屋”。“大烟炮”(风吹雪)来了,又赶上零下50多摄氏度的气温,是能冻死人的。行路人赶紧在雪地里掏一个雪窝子钻进去,即可躲避“大烟炮”的袭击,它还可用来“打小宿”(野外露营)。雪人算是最简单的一种雪雕。先前,寻常百姓大多住平房,大雪纷飞的腊月里,每个院子里都有一座大人孩子齐心协力堆的雪人。雪人哟,一看见它,就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

④在这座银装素裹的城市里,雪雕无处不在,广场、街道、社区、学校,到处都有造型奇特的雪雕,一尊尊、一座座争奇斗艳,让天南地北的来客眼睛都不够使,这就是哈尔滨人创造的人间仙境。

⑤冬天来哈尔滨,当然不能错过滑雪。别看我岁数大了,但我酷爱滑雪,一年不滑一场雪便浑身不自在,觉得这个冬天白瞎了。其实我滑雪的水平一般,通常只是选择平缓的雪道,像小燕儿似的掠过。回忆先前,小孩子大都是蹬脚滑子。找一块跟自己脚差不多大的木板,下面镶上两根铁丝,然后用绳子绑在脚上,这就是“冰刀”了,滑起来嗖嗖的,仿佛在冰雪上飞翔。那个年代,家家都有一个雪爬犁或雪橇,是生活之必需,买粮、买菜、买蜂窝煤,拉孩子上幼儿园,都用得上。一下雪,哈尔滨就变成了一座银色的城市,太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在这座银色的城市里,小孩子们大多蹬着脚滑子或者打出溜滑上学、放学。

⑥玩累了,饿了吧?下饭馆子去!在等菜的时候您别着急,借这个机会您可以先欣赏一下饭店窗玻璃上的霜花。那是自然的精灵所绘,千奇百怪,是散文的森林,是诗的海洋。之后,您再欣赏一下窗外纷纷扬扬飘落的鹅毛大雪。是啊,每一片雪花都是天降的书信,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思。

⑦该上菜了!说到驰名全国的东北菜,我首先推荐铁锅炖。铁锅炖的种类很多,比如得莫利炖鱼,用活的大鲤鱼或者大草根鱼,加粉条、大豆腐、尖椒一块儿炖。再就是大鹅炖土豆、排骨炖小鸡儿,里头加上苞米、倭瓜、土豆、豆角。香啊,可劲儿造吧!再开几瓶啤洒——除了 “冰城”,“啤酒之城”是哈尔滨的又一个美誉。

⑧吃饱了,喝足了,去中央大街逛逛吧。走在方石路上,可以欣赏街道两旁形形色色的建筑、雕塑和各种文艺表演。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有故事的,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阳台音乐会”是这条街上的一个个空中小舞台,是这座城市的独创。中外艺术家们在这些阳台上表演世界名歌名曲,朗诵优美的诗歌散文。您可以买一个大冰糖葫芦或者烤羊肉串儿,边吃,边看,边尖叫,边鼓掌。这样热烈的艺术氛围,别处难寻。

⑨有时候,我会走到中央大街的尽头,去看一看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我对这条江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就写过“三花银鳞细,生拌野味香”这样的诗句,“三花”即为江中的鳌花、鯿花、鲫花。每年的入冬时节,或者开春以后,松花江上的冰排层层叠叠,从上游往下游浩浩荡荡地流去,那场面太壮观了。

⑩如今,我虽然不在哈尔滨常住,然而每年春节都必须回去一趟,踩着冰雪,迎着西北风,去受一下冻,仿佛这是一次灵魂的净化。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因为这是我属于的地方,在松林、寂静和雪中。”

⑪关于冰城哈尔滨,我总有说不尽的话。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选自《光明日报》2024-01-29, 作者: 阿成。有删改)

【阅读锦囊】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新闻阅读;还可以确定主题,选择对象,拟制提纲,进行新闻采访。

材料一:

骄傲!绍兴90后姑娘,获得3项“国”字号荣誉

①詹春珮收获3项“国”字号新荣誉,分别为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4“最美职工”。她出生于1990年12月,诸暨人,现任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船长。

②2014年马航MH370客机失联,詹春珮主动请缨,加入失联客机的搜寻任务。作为船上唯一的女船员,她谢绝了特殊照顾,硬抗风浪,以最快速度适应了恶劣海况。

③入职十年来,詹春珮拼命努力,钻研船舶驾驶技术、掌握导助航设备、通信设备等12类206个仪器设备的应用、学习各项通航管理规定……

④她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时间在海上。她与“海巡01”轮团队的航迹遍布东海海域、南海诸礁,甚至遥远的南印度洋,年均航程可绕地球一圈。

⑤周围的同事说,詹春珮打破了女性在海上坚持不了几年的刻板印象,她是西施故里走出来的海上“花木兰”。

(选自“绍兴文明”公众号2024.05.06,有删改)

材料二: 

传承五四精神,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传承五四精神,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②立大志,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远大志向。青年一代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105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南湖畔、红船旁一群热血青年探寻中国方向,播下革命救国的火种;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点燃胜利燎原的星星之火……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青年一代发扬五四精神,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让青春在建设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③成大才,练就“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过硬本领。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有志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共同奋斗,也注解着青春中国勇立潮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样,生逢新时代,有志青年当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始终坚持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④担大任,争做“舍我其谁挑重担”的时代新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青年一代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创新精神,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爬坡过坎的拼劲、滚石上山的闯劲,主动选择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光和热,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更加嘹亮“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的青春誓言。

  ⑤时代呼唤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于伟大事业,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青春绽放出更加绚丽之花朵。

 (选自“荆楚网”2024.05.03,有删改)

材料三:

奋斗升华人生,实干靓丽青春

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有带领村民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的村党总支书记,有在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专家……每一枚奖章都是奋斗的汗水浇铸,每一个荣誉都是实干的青春编织,奋斗升华人生,实干靓丽青春。

②____。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奋斗则国家兴旺。从昨日“中国不亡,有我”的革命青年,到今天“中国富强,有我”的时代青年,中国青年坚守奋斗升华人生,崇尚奋斗,敬畏奋斗,践行奋斗。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革命战争年代的青年用奋斗升华人生,青年革命英烈青春永远;和平建设时代的青年用奋斗升华人生,谱写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用奋斗升华人生,赋能中国富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用奋斗升华人生,遏制疫情,脱贫攻坚,科技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贡献。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青春的闪亮名片。

③实干靓丽青春,是青年追求。……

④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使命。……

 ⑤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选自“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公众号2021.05.10,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三棵树(叶辛)

    ①窗外有三棵树。

    ②三棵水杉。

    ③从幼苗到成材,看够了杉木生长期的种种形态和面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

    ④只是,窗外的三棵树,天天陪伴着我,用它悦目的绿,以它摇曳的树枝,显示着它的存在。每日的消晨或是没睡的夜晚,来到阳台上开窗关窗,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端详它们几眼。久而久之,不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

    ⑤记得,我当初搬进新村的时候,三棵树都只有二层楼那么高。站在阳台上或是里屋的窗户边,我能清晰地看到三棵树的树冠,尖尖的细嫩的时常还是不那么挺直的树冠。几年时间里,它们直直地往上蹿,蹿得和三楼的窗台一般高了,蹿得接近四楼的阳台了,蹿到四楼窗户边了。随着它们的个头往上长,它们的主干也在粗壮起来,挺直起来,而朝着四周延伸的枝叶,更是尽可能地向外张开,就如同一把把使劲撑开的绿伞。

    ⑥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三棵树虽然挨得那么近,沐浴的是同样的阳光雨露,可生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仿佛都是15岁的少年,在一个班上,有的长得人高马大,而有的个子矮小,乍眼看去活脱还是小孩。

    ⑦我开始寻找它们生长不一的原因。

    ⑧这是不难发现的。长得最高最壮的那棵树,占尽了天时地利,它离我家的窗户最远,却离新村拐弯的十字路口最近。风拂过来,最先享受凉爽的,是它;太阳升起来,最先照耀到的,也是它。因为挨近十字路口,周围再没其他的树遮挡,它的枝干树叶也伸展得最为潇洒自在。

    ⑨挨下来是中间那棵树,它不如前头那棵长得高,枝叶的舒展也不如前头那棵自由自在,它的旁边还栽着一棵玉兰树,和它争夺着土壤的养料、水分和光照。前头那棵树蹿得越快,长得越高,枝干树叶伸开得越舒展,它就生长得越慢。

    ⑩当然,生长得最慢最矮小的,是第三棵树,也是离我家窗户最近的那棵树。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照不到它。斜斜的阳光辐射,都让它前面的两棵水杉和一棵玉兰树遮挡住了,吸收去了。只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它才能公平地得到阳光的亲吻。由于它离楼房太近了,一楼院子的围墙妨碍了它往里面的发展。而沿新村道路那一侧,又让第二棵树和玉兰树挡住了去路。

    ⑪故此,我搬来时长得一般高的三棵树,三棵同宗同族的水杉,在我居住了几年以后,成了自高而低、自大而小的三棵树。在窗户边远眺,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见这三棵树,我总像看着一道风景,甚至还为三棵树列成一排,树冠由高向低倾斜的线条而发出赞叹。起风了,三棵树一齐婆娑起舞。变天了,三棵树同时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响声。

    ⑫总是生长得最高最北的树最先有动静,表现出的形态也最为洋洋自得。

    ⑬我时常忖度,这一道有序的三棵树的风景,会很长久地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家。

    ⑭可这仅仅是我的愿望和想象。

    ⑮那是一个风雨之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雷响,我听到窗外响起一声霹雳。很惊心的,把我从梦中惊醒。听明了是在下暴雨,我又沉沉睡去。

    ⑯第二天一早醒来,雨过天晴,是清新明朗的早晨。我们习惯地打开窗户,窗外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

    ⑰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那样子活像一个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

    ⑱我想起了昨晚那声惊雷,随之听到的其实不是霹雳而是水杉主干被拦腰折断时的修叫。

    ⑲完了。

    ⑳这棵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平时最先得阳光雨露滋润生长得也最为令人欣慰的水杉,看来是成活不了,,

    ㉑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着、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在这一缓慢得犹如嫁接上去的重新生长过程中,旁边的第二棵树蓬蓬勃勃地往上蹿了起来。没有了遮拦,没有了阻挡,现在是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了,现在是它最先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了。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蹿得树干挺直,得枝叶舒展。不用说,现在是它的形态最为潇洒最为诱人了。而挨着它的第三棵树,也在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虽然不如它蹿得高,伸展得自在如意,但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

    ㉒六年过去了,三棵树还在生长。中间那棵长得最高最壮,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陪伴扶持着,它还长得最为挺直。原先最瘦弱矮小的第三棵树,如今名列第二。它的树干挺直却不粗壮,它的枝叶伸展却不能无拘无束。而原来长得最为结实粗壮、高挑挺拔的头一棵树,现在看上去总有些别扭,它的下半截是粗圆挺直的,而在被折断的横面上长起来的上半截,显得过于纤细,过于柔弱,一眼看去,我常常觉得它活像个鹤脖子。

    ㉓窗外的这一道风景,又能维持多久呢?我时常想。

    ㉔窗外有三棵树。

    ㉕三棵水杉。

摘自2014年10月23日《广州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