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林小学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三四单元测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以来,广受好评,其评分更是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新高。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节目总导演田梅介绍说,节目强烈的文化属性和对经典诗词传承的社会责任,吸引近百位经典传唱人加盟,《将进酒》《陋室铭》《梁祝》《苔》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被创新性传唱。

《经典咏流传》契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成为最直接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电视文化节目。

【材料二】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第一期节目单

经典曲目

经典传唱人

经典出处

《声律启蒙》

快乐·罗杰斯、

小蜜蜂·罗杰斯

[清]车万育《声律启蒙》

《山高路远》

谭维维

汪国真《山高路远》

《乡愁》

齐豫、赵照

余光中《乡愁》

《长歌行》

王源

[汉]汉乐府《长歌行》

《登鹳雀楼》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阅读材料一,说说《经典咏流传》节目大火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节目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现代诗《山高路远》的作者是余光中。 

②《声律启蒙》的作者是清代车万育。 

③《经典咏流传》的曲目中都是古典诗词。 

④齐豫和谭维维一起演唱了经典曲目《乡愁》。 

⑤《登鹳雀楼》的传唱人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一)五花山(节选)

薛卫民

①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②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③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选自《五花山》,有删改)

(二)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节选)

冯骥才

①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从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②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就如同走进花的巢穴。③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置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④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⑤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了。

(选自《维也纳情感》,有删改)

(三)庐山的云雾(节选)

张建恒

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②云雾弥漫山谷,像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又像是巨大的天幕。③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④眼前的云雾,刚才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选自学科网,有删改)

璀璨匠心,世代传承

【材料一】

大连贝雕

讲述人:贝雕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阿山

一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华。

贝雕,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臻美结合之作。

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大连贝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先民就已在贝壳上凝结扮靓生活的审美智慧。

贝雕制作,工序繁多,工艺复杂,集设计、选料、雕刻、打磨、镶嵌、塑形等于一体,取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多艺术门类之所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理想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贝壳软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运用这项技术,把含有胶质的贝壳软化成型,可以创作大型立体贝雕。贝雕天坛,直径3.2米、高3米;贝雕九龙壁长6米、高1.78米,它们均由贝壳精贴细嵌,坚如磐石。

做贝雕,外祖母和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儿子又跟我干了一辈子,孙子也在做贝雕文创产品开发。我这样的“贝雕世家”,见证并参与了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过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楷木雕刻

讲述人:山东省“非遗”曲阜楷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孔繁彪

楷木雕刻,是源于曲阜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说文解字》记载:“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最早的楷雕技艺,相传是子贡为报师恩,取楷木为孔子夫妇雕刻坐像。

老话说:“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经代代相传,楷雕逐渐成为孔府向朝廷进贡的佳品。至清末年间,走入民间,以楷雕“如意”最为常见,寓意吉祥美好。

楷雕如意,讲究顺“意”造型。取楷树芯材,若遇疤瘤、虫洞等,则因难见巧、化瑕为瑜,顺势设计成花鸟鱼虫图案,让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

雕刻如意时,最考验手上功夫。执刀时,须心静手稳方能线条流畅。至若雕法,分为多种:圈雕法,从前、后、左、右、上、下依次雕琢,呈现立体效果,多用于八仙造型;浮雕法,由外至内雕镂半立体图案,表现龙、凤、鹿、鹤等瑞兽;沉雕法,使图案低于平面,更显素淡典雅,常镌刻吉祥文字。

细雕之后,最关键的是修形环节。譬如在创作作品《楷雕如意》时,施以独特的“锉枝梗”技法:于如意手柄处,以刻刀手钻打眼,细若小米粒,再通体镂空雕刻,后用小锉刀整形。在沙沙的打磨声中,如意便舒展开来,呈天然枝干形态,似向阳生长,极具天然之趣。

我体悟到,传统手艺融入大众生活,方能“活态”传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鸡血石雕

讲述人:国家级“非遗”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钱高潮

我国有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昌化石产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古时,该地隶属昌化县,因此,这种石头就取名昌化石。昌化石开采和雕刻始于战国,距今已有2300 多年历史。其中以“鲜红如鸡血,晶莹如美玉”的鸡血石最为人称道,昌化鸡血石雕艺术也被视为国粹。

18岁那年,我被公社选送到温州学艺。那时,打坯用肩抵,镂空放洞靠手工,一干数小时。如果不是真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来。后来有了吊式雕刻机、台式雕刻机、气动凿等新式工具和设备,雕刻精细度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了。

学成后,我受邀回乡创业,带徒授艺,至今已逾百人。

拿到一块鸡血原石,先要观其色相、形状、色调布局,再取势造型,因材施艺。如果把一块鸡血石比作一个人,上面的纹路就是他的血脉。我依据石料上的“血”色分布、“血”脉走向设计形制,确定雕刻方案。雕刻过程中,灵活运用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就着底色和“血”色,依色取巧,因石配工,最大限度保留“血”色。当雕刻图案与石料浑然天成,才称得上是成功的石雕作品。

石能养性,更能传情。古时,文人骚客,拟石比人,相石绘影,心石交流。为雕刻《科技三钱》,我选择浅刻微雕,采用同一块血形分布似祥云的石料。 头像以外,还配以“岁寒三友”松、竹、梅,寓意三位科学家精神高洁,丰功伟绩流芳百世。

算下来,我雕刻的作品少说也有上千件。以狮子为印纽、玉琮为基座设计制作的各国政要肖像印章,2016年被选为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国礼,赠予与会各国嘉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

①蝉,又名知了。古人以为蝉是用触角喝露水生活的,但其实蝉是以把口器插到植物里吸取汁液为生的。它体长2~5厘米,有两对膜翅。A. 雄蝉腹部有发声器,像一个蒙着一层鼓膜的大鼓,声带肌肉每秒可以伸缩一万次左右,所以声音大。雌蝉不发声。

②蝉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B. 每次产卵总数约为四百个,之所以产许多卵,是为了抵御危险。昆虫蚋,就是蝉家族的大灾祸。我曾看见蚋掠夺一只倒霉的蝉。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蚋立刻像在自己家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然后代替了蝉的家族。

③蝉卵要花一年时间才能孵化成幼虫。卵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等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坚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④ 最后,这小生物找到适当的地点,就钻下去,隐藏了自己。它要在地底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到幼虫成熟后,才会爬到地面,脱去外壳,羽化为长有双翼的成虫。C. 但成虫也有很多天敌,如肉食类昆虫,小型肉食鸟类等。

⑤ 即便幸存成为站在枝头鸣叫的蝉,它在阳光下的歌唱时间只有五星期。多年黑暗中的苦工,数十天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多年,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材料三】

医药专著中的蝉

《本草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 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材料四】

诗歌中的蝉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①,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居高声自远:蝉栖于高枝,并不需要凭借外物,自能声名远播。蝉代表着品格高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