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妈是朵太阳花

刘小念

中午,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到我公司楼下了。也许是听到我哭了,昨晚接完我的电话后,她连夜起程,从老家吉林舒兰农村风尘仆仆赶到北京。

真的很难想象,她是怎么找到我公司的。

她说:“鼻子底下长着嘴,问呗。”

再看她的行李,一个行李箱,两个半人高的编织袋子,我上去拎了一下,愣是没提起来。

我问她:“妈,你这是搬家吗?”

她说:“嗯,闺女,妈种了一辈子地种腻歪了,准备借我闺女的光,当‘北漂’。”我妈一边说着,一边咧着嘴,扭了两下大秧歌。

恰好是午休时间,一个东北大妈在 46 层高的写字楼前,当街扭东北秧歌的情景,足以让我“社死”。但我妈的信条是,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老妈来了,出租屋如同塞进了 10 个人一般热闹。

“看这蚂蚁花,我从老家带来的。家里没花是不行的,眼睛没有着落。我在火车上跟人聊天才知道,它也叫太阳花,多好听。”

我妈手不闲着,嘴也不闲着,边干边讲。

杂乱的房间变得整洁,餐桌上很快有了两菜一汤。

我妈从始至终没问我为什么哭,只是在吃饭时说了一句:“吃饱肚子,过好日子。”

那晚,我们娘俩挤在一张床上聊天。

我跟她说:“我可能病了。”为了不让她担心,我还加了一句,“应该很轻,也就是轻度抑郁。”

我妈说:“人要是一直心情都好那也不正常,妈看事儿不大。我来了,专治各种不开心。”

我信。自打我妈出现,我都挺开心的,也有了倾诉的欲望。

我跟她说,去年春节,一个人被隔离在出租屋,心情越来越糟糕,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失恋了。

去美国进修的男朋友开始很少来电话,最后一次我给他打电话,是一个女生接的,她说让我不要再跟他联系了。

我妈说:“连分手都不敢当面跟你说的男人,靠不住。歪瓜裂枣就得早点摘除,不然把好的都给带坏了。”

那晚,我依在我妈身边,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我下班刚到家,我妈就告诉我,她找到工作了——给小区里一对老夫妇做饭。

我问我妈是怎么认识那对老夫妇的。

她轻松地回答:“跟小区物业、保安、保洁、居民聊天呗。我一个事业型女性,一天不干活不赚钱,就吃不下,睡不香。”

不仅如此,她还拉着我,在另一个小区找到了跳广场舞的队伍。

说真的,我妈没什么舞蹈天赋,不管什么舞最后都能被她成功地扭成东北大秧歌。

旁边的人看得哈哈直笑。终于,一个热心的阿姨被她这股勇气征服了,广场舞结束后,她给我妈教起了基础舞步——刘姨,就这样成为我妈来北京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在我的世界里,焦躁是家常便饭:天气,工作,拥挤的地铁,老板的坏脾气,网络的卡顿,一条负面新闻……

但在我妈那里,快乐俯拾皆是:跟视频学会做一道菜,跟刘姨学会跳一支舞,雇主夸她能干,一个人用手机导航去了颐和园……哪怕是公交车坐过了站,她也可以开心地跟我描述:“那一站一点没白走,我居然发现一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比咱这儿规模大两倍的广场舞队,曲子可新啦!”

我妈工作 3 个月后,又有新的工作找上门来。

工作是菜场肉摊的叔叔介绍的。他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主管,想招牛奶促销员,他当时就想到了我妈。

就这样,我妈变成真正双职双薪的事业型女性。

我妈不忍心让老人吃剩菜剩饭,就买了一辆电动车。这样,每天她 5 点下班,可以赶在 6 点前让老人吃上新鲜的晚饭。

我见过我妈戴着头盔在北京街头风驰电掣的样子,太

我妈每天跳广场舞,我就在周围跑步。慢慢地,我觉得,我妈那不够协调的舞姿有一种骄傲而独特的美。

舞蹈老师曾经这样评价道:“你的舞跳得太有生命力了,有一种野性的美。”

是啊,我妈长得不美,也没什么文化,可她不仅自己活得本真洒脱,也悄然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生活的麻烦没有尽头,成长也永无止境。

(1)、文章标题“我妈是朵太阳花”有何作用?
(2)、叙事性作品中,作者在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即“伏笔”。在后文对所伏进行呼应、说明或加深,即“照应”,是为了改平铺直叙而设悬释悬。请你找出文中的一对伏笔与照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在对待同一件事上“我”和母亲的态度表现截然不同,请仿照示例进行梳理概括。

事件

“我”的态度表现

母亲的态度表现

母亲当街扭秧歌

不尴尬

病了

快刀斩乱麻(果断解脱)

生活中的小事

焦躁

(4)、文中画线句加点词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我见过我妈戴着头盔在北京街头风驰电掣的样子,太飒了。”

(5)、文章末尾写道:“生活的麻烦没有尽头,成长也永无止境。”本文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来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⑪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⑫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⑬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童,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徽派父亲

许若齐

       父亲1925年生人,最后一代传统徽州人。

       父亲生活古板、讲究,数十年一成不变:起床、泡茶、吃饭……精确到分钟。

       他用一个细花瓷碗吃饭,几十年不曾更换;每顿不多不少,浅平一碗。吃饭讲规矩,他不上桌,谁都甭想先吃;饭桌上每人座位亦数十年不变,父亲居中,我在他右侧下方,次子的位置。

       父亲晨起一杯茶,须用家中灶上第一道开水泡,水开得要翻“鱼眼”。

       父亲尤嗜粽子。腊月里裹好,一长溜子挂在灶间的长竹竿上。吃前用文火烤一个时辰。青绿的箬叶慢慢变得焦黄,香味渐渐逸出;偶尔噗.哧.一声,粽里的油渗出,滴到炭火上。

       父亲将粽子放进细瓷花碗里,筷子戳开,肥肉与猪油业已化尽,浸润在粽子焦黄的身

       段里。他慢条斯理地吃着,就着味重汁醇的绿茶,每次两个,咸甜各一,折冲相宜。

       曾祖父是举人,祖父是秀才,父亲是私塾,一代不如一代。作为传统徽州人家,父亲最担心的是“书香门第断书香”,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那些寒风呼啸或春雨潇潇的夜晚,桌上一盏罩子灯,芯挑高,油添足,我们姐弟仨着读书写字。灯是祖上传下来的,黄澄澄的镂花铜皮被摸得锃亮,玻璃罩子每天擦,可以省些灯油。

       纸窗虚白,外面偶有几声狗吠,父亲在看古医书,线装竖版,时不时教我们笔划顺序,描红握笔。父亲一手毛笔字相当了得,年轻时开药方皆挥毫写就。每年腊月二十三后,他都要用半天时间裁纸研墨润笔写春联。我的事情是研墨。父亲告诫我:此事虽小,做时也要心静如水,运力指头,切不可“浅划辄止”,敷衍应付。父亲腰、腿、臂、腕的式子很正,下笔一挥而就。待到全部写完,我们还要随父亲贴春联,当然是打下手。门上的位置,上下左右间距,父亲却用尺一一量丈;糨糊的稀稠,也很讲究。

       21岁那年,屯溪放欢庆烟火,乐极生悲,踩死几人。我与同学在江边谈文学人生,全然不知对岸发生如此大事。半夜回家,父亲怒不可遏。为寻我,他走遍几家医院,心急如焚,老泪纵横,以为我已遭不测。

       父亲14岁拜新安名医程岺圃先生学医,18岁在苏家巷悬壶开业,弱冠①即载誉乡里。

       从我记事起,居家那间破旧大屋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工农兵学商,走卒贩夫达官贵人,侯诊的人坐满长条凳。父亲看病有原则:先来后到,一视同仁。一位男子来自深山小村,发现与他身后的竟是本县县长,手脚都不知怎么放了。父亲却招招手,让男子先看病,他比县长来得早。

       父亲看病时笑容可掬,一旦色正言重,必是坚拒患者的谢礼,有人悄悄将东西放于屋外墙角,父亲发现就打发我等上门送还。多少个夜晚,在昏暗的路灯下,我们拎着东西,大街小巷地转悠。找到了送礼人家,一番口舌一番推搡,放下东西就跑,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印象中有两次病家送东西父亲没有推辞。一位村妇,病愈生了儿子,送来一摞腌菜馅玉米饼,全家就着稀粥吃了一段时间。一位部队首长,坐着吉普车来看病,途经山里,用猎枪打了只野鸡送给父亲。父亲亲自动手,合着冬笋丁、五花肉丁烧了一锅,其味之香,至今不忘。

      【注释】①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

                                                                                                                                                            (选自2017年7月28日《新华日报》,有删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学阅读。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录取通知书

廖天锡

①我小学毕业那年,统考前学校组织我们住校补课。一天,我丢了15张饭票,合计3斤12两(旧制16两为1斤),是5天的定量口粮。

②我哭着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怎么得了!这5天吃什么?”

③我沮丧地说:“不读了!”

④父亲说:“虽然饭票丢了,但书还是要往上读!”他立即从队上的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亲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咕哝道:“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

⑤“谁说的?我肩膀顶不起脊背顶!丢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多少难事呢!”60岁的父亲着了魔似的把我拖到学校,把米交给学校食堂。

⑥我担心父母亲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他们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时令已是盛夏,树腰上只剩松松垮垮的稻草帽。父亲见了我,十分尴尬地说:“捶点谷子!”说着,解开两只稻草活结,把稻草横摆在簸箕里,他们一个一个翻找。母亲用拇指甲小心翼翼地把夹杂在稻草中的谷穗掐断,放到身边的铜脸盆里,又继续翻找。然后是捶,接着,母亲端起簸箕颠簸——扬弃禾叶、灰尘和瘪谷,留在簸箕里的是一点点二皮谷。母亲把二皮谷颠进铜脸盆里——我掉了15张饭票,两位老人要从稻草堆里找补,渡过难关。

⑦我鼻子发酸,暗暗发誓努力学习。

⑧全校只人一人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在内,要42元,但父母亲翻箱倒柜,只凑了10块钱。

⑨幸好凭借录取通知从生产队仓库过了360斤口粮谷卖到粮站转户口,拿到20.88元;加上通知说一学期的学费可以分两次交,父亲终于松了一口气。

⑩开学那天,父亲挑着被子和木箱步行70里,把我送到老城区的永兴二中。次日早饭后,全班同学坐船过便江去新二中的建校工地劳动,父亲又送我到码头。上船后,父亲突然喊:“站里一点!木箱挨着水面了!”说着,揸开五指擦眼睛。我心头一热,也泪流满面。老人家目送我过了江、上了岸才转身离开渡口。

⑪期末考试前,找我搭铺的同级同学让他父亲偷走了我的被子。等我把情况告诉班主任时,他已经跑了。

⑫放假那天,到家已是傍晚,两位老人还在禾场上剁金刚刺柴蔸。父亲说剁成片晒干卖给供销社,5分钱一斤,用来凑下学期的学费。父亲的手被金刚刺的倒钩划开一道道口子,结满紫黑的血痂。我心头一酸放声大哭,说书没法读了。父亲惊问我犯了什么事,我抽泣着诉说了被子被偷的情况。父亲如释重负,说世上只有做贼眼,没有防贼眼;被子没了,书也要往上读。过后补了一句:“你那同学太没良心!”

⑬次日早饭后,我要去找那个同学。父亲说被子是要不回的,练练胆量也好。我跑了15里路打听着那个同学的家,但门已上锁,直到太阳快落山也没开门。被子没要回,那个同学也因此没再去读书。

⑭春节后,我带着舅舅给的一床被子和父亲卖金刚刺柴蔸的钱回校。此后4个学期,我们那一带方圆几里山上的金刚刺柴蔸几乎让父亲一锄一锄挖光了。

⑮初中最后一学期实在没钱入学,父亲决定卖家具。买主是父亲的远房表侄,姓胡,在煤矿下进。原先讲好是30块钱买三屉桌,吃过饭后快搬时,他提出要小衣柜。父亲说,小衣柜是三屉桌两倍的价,但还是让他抬走了。

⑯父亲目送表侄抬着贱卖的小衣柜远去时,怔怔地收回视线,将15张2元面额的人民币一张一张递给我。

⑰“攒劲读书!”老父亲低声叮嘱。

我心头如有春雷滚过。

初秋的一个下午,正在破篾的父亲接过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没看,额头上的皱纹叠作一堆,苦笑着把通知书还给我,轻轻地吐出含混的两个字:“收好!

⑳我把通知书收好,一收,收到现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