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龙岗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材料一:
一、开闭馆时间:9:00-18:00(17:00停止售票)
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全票:50元/人;半票:25元/人;年票:100元/人/年
三、优惠门票
⑴对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港澳台通行证以及学生证,实行半价优惠.
⑵持身份证或本市老年优待证的60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凭身份证原件直接刷证入馆,未携带身份证原件者,请前往售票窗口换票免赀参观。
⑶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儿童凭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港澳台通行证换票免费参观。
材料二: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均是在此期间所做。这些作品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及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表达,与草堂的环境、诗人的心境紧密相连。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覆盖茅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草堂内部布局简洁明快,空间感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与实用性。草堂内设有照壁、正门、大廨(xie)、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建筑,它们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他附属建筑。草堂四周环绕着苍翠的竹林和清幽的山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环境。
材料三:
①十一假期,同学纪小明和75岁的爷爷、上大三的哥哥不远千里去杜甫草堂游览。他们带齐证件,只需要花费50元钱购买门票。
②游览杜甫草堂如果最少需要3小时,纪小明一家最迟应该在15点之前购票入园。
①;
②;
③;
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门进入→→→→→→→门出
材料一:1921年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毛泽东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材料二: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6月,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开展了读书交流。
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 《小英雄雨来》读书交流会 时间:6月5日(周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报告厅 主持:601班 丁芸 | 内容梗概:这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东怀乡河两岸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少年儿童雨来带领一群孩子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带路……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一个个故事中一位英勇无畏、聪明机智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
少数民族资料袋
小语在学完本单元后完成了资料袋的收集,以下是他收集到的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的人口总数约占8.5%,被统称为少数民族。 |
【材料二】
名 称 | 主要分布地区 | 主要节日 |
傣族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花街节等 |
景颇族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能仙节、新米节、采花节、目瑙纵歌节等 |
阿昌族 | 云南省陇川、梁河等县,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 泼水节、火把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
德昂族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等,分布范围非常广 |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
【材料三】
阿昌族曾经自称峨昌族,也有人称他们为莪昌族,或者娥昌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阿昌族。他们的民族语言为阿昌语,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都使用汉字。
阿昌族人的饮食比较丰富。他们以大米为主食,也吃面食,特别爱吃酸笋、酸菜等食物,也喜欢吃火烧猪肉。过手米线、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他们最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阿昌族人还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这样才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客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阿昌族人的服饰别具风格。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也有一些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头巾或黑色头巾。阿昌族女性一般穿长袖圆摆对襟上衣,下着筒裙,会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阿昌族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她们也喜欢包黑头巾或白头巾,只不过在发辫上插花。不过现在的人们讲究便捷简单,所以,阿昌族人的服饰也渐渐简化。
阿昌族人一般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阳光、水源充足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阿昌族人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大部分都住茅草房,就是以竹、木为屋架,篱笆糊泥为墙,茅草盖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草房逐步减少,现在的阿昌族人基本不再住茅草房。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