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崔兴毅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在山坳里奋战24年,“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对这句话念兹在兹。

  戴眼镜、小个头、一身工服……在贵州大窝凼,南仁东的塑像静静矗立,目光坚毅,凝望远方。

距离塑像不远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面向苍穹。

  这,就是“中国天眼”!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口“大锅”能望穿深空,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口“大锅”?1993年,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参会的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散会就冲进同事房间:咱们国家也得建!

  有人告诉他,贵州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台址。回国后,南仁东立马跳上北京到贵州的绿皮车,咣当咣当坐了近50个小时。

  这个选址团队平均年龄30岁,可当时的南仁东已年近半百。山林陡峭,他手脚并用往上爬;没有路,就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有一次下大窝凼,突遇倾盆暴雨,地面泥泞湿滑,南仁东不慎从山上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才没坠入洼底。人们发现他鞋上被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吓出一身冷汗,可他自己完全不当回事。

  “那可是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时任贵州平塘县副县长的王佐培特别诧异,“科学家怎么这么能吃苦?!他的眼里没有一点畏惧,满是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呦!”

  这样的艰险,在选址的10余年里,时刻伴随南仁东。大窝凼附近所有山头的情况,南仁东都门清。在工地现场,他经常饶有兴致地向学生们介绍,这里原来什么样,哪里有水井、哪里种着什么树,凼底原来住着哪几户人家。仿佛他自己就是这里的村民。

  终于,在391个备选洼地里,南仁东选出了心仪的宝地。

  2007年7月,“中国天眼”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批准立项。

  但,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关键技术遭遇封锁!

  这么难,没瑕疵,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于是,小到钢结构计量测算,大到工程整体方向,各个细节,南仁东都要亲自确认——

  审核方案时,南仁东不懂岩土工程,专门用一个月时间埋头学习,反复计算和审核每一张图纸,连施工方都惊讶: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为了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他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术人员的测量出问题。”中国电科54所的邢成辉,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撞见南仁东,时至今日他都感慨,“天眼”是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

  “天眼”也遇到过灾难性问题。索网研发困境,让南仁东寝食不安。“‘天眼’的要求是现有国家标准的20倍以上,哪有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南仁东日夜奋战,天天在现场与技术人员沟通工艺、材料,经过700多天、近百次失败,方才化险为夷。

  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就是这么较劲!

  还有更“狠”的——在以千万吨金属计的工程上进行毫米级攻关!

  10毫米、7毫米、3毫米、2.1毫米……这对工程来说是巨大考验。平常,打造一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出现凹凸不平都是正常的,但“天眼”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圆。

  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密布在反射面背后,与大地相连,通过钢索伸缩,让反射面实现精确变位,误差不超过1毫米;索网由7000多根手臂粗的钢缆组成,每一根钢缆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1毫米以内;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3个毫米;每一块反射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个毫米。

  “天眼”工程测量与控制系统总工朱丽春动情地说:“‘天眼’宏伟壮观,但最震撼人心的却是它的精准。”

  2013年,直径500米的圈梁合龙。南仁东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第一个出现在高高的圈梁上,像孩子一样迎着寒风环圈跑起来——这是属于他的激动时刻。之后,每建好一座馈源支撑塔,他都要第一个爬上去,站在塔顶俯瞰“天眼”全貌。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对宇宙深情告白。

  可就在这个传奇工程要完美收官时,周围人发现,先前那个走路带风、声如洪钟的南仁东变了——他没法一口气爬到顶端了,脚步越来越慢,停下来休息时的喘气声越来越重。

  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可即使在大手术后身体无比虚弱时,他每天还会用电子邮件沟通交流工作,反复斟酌方案、反复确认细节。术后3个月,南仁东强忍病痛回到施工现场。此时,他声音沙哑,说话要靠气往上顶,但依旧一字一顿地询问、讲解。

  “‘天眼’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不是我个人,我们甚至于说这是一代人的努力。”他反复念叨,“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在落成典礼的前一天下午,已经十分虚弱的南仁东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赶往“天眼”基地。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望天巨眼”完全建成后的模样。那是他耗尽多年心血,终于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为中国打开的“天眼”。

  在南仁东去世前3天,“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给他发去一封邮件,报告当时还在调试期间的“中国天眼”已成为国际天文学界的新秀,探测到6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并获得国际认证。

  “邮件发送过去了,南老师却没有回复。”后来李菂得知,当时的南仁东,已经进了抢救室。

  直到现在,李菂也不确定南仁东是否看到了这封邮件,但他坚信,南老师会为“天眼”自豪。

  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开放运行4年间,“天眼”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是同时期国际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的3倍多!

  世界天文史上,中国科学家留下的印迹熠熠生辉。如他所愿——“中国天眼”,没有瑕疵!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8月26日)

(1)、同学们对本文展现的南仁东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梳理概括,请你补全下图。(每空不超过15字)
(2)、为了增进对南仁东形象的认识,同学们从文中摘录了一些语句进行探究。

①山林陡峭,他手脚并用往上爬;没有路,就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分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②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密布在反射面背后,与大地相连,通过钢索伸缩,让反射面实现精确变位,误差不超过1毫米;索网由7000多根手臂粗的钢缆组成,每一根钢缆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1毫米以内;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3个毫米;每一块反射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个毫米。(此处运用一连串的数据有何作用?)

(3)、小文关注到传记中常引用传主的原话或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便勾连课文《美丽的颜色》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补全下表。

《美丽的颜色》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分析: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保证传记的真实可信,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的艰苦简陋,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A.“那可是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时任贵州平塘县副县长的王佐培特别诧异,“科学家怎么这么能吃苦?他的眼里没有一点畏惧,满是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呦!”

B.“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对宇宙深情告白。

分析:①(谈谈A、B两处引用的作用)

传记中引用人物原话的作用总结:②

(4)、小语准备参加传记写作征文活动,却不知如何下笔。请阅读下面的小贴士,并结合以上研讨经过及文章具体内容,总结传记写作的要点,为小语支招。

小贴士: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人生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②经过科学家   (qiè)而不舍的研究,终于又开发出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很多优点,如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需另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③二维条形码不仅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④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掌握了二维码的要    (jué),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⑤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⑥“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     (chǔ)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了。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福柯①访谈录(节选)

    瑞金斯:读者能够从你的著作中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沉默的欣赏。你描述了沉默给人带来的自由,沉默的众多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譬如,你谈到有很多沉默。这里面是否有某种自传性的成分?

    福柯:这么说吧,在二次大战中或是在此之前的天主教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很多种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带有强烈的敌意,另一些沉默却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崇敬,甚至爱情。我深深地记得制片人丹尼尔·施密特造访我时的情景。我们才聊了几分钟,就不知怎地突然发现彼此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接下来我们从下午三点钟一直呆到午夜……我们说的话一共不超过二十分钟。从那时起,我们之间开始了漫长的友谊。这是我第一次在沉默中同别人发生友情……我常常纳闷,人为什么非得说话不可呢?沉默也许是同别人交往时更有趣的手段。   

    瑞金斯: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对沉默的欣赏要远远超过英语社会或是法语社会。

    福柯:是的,你瞧,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不少东西,沉默即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文化不是沉默的文化……年轻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被教会在同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因人制宜地保持不同性质的沉默。对他们来说,沉默是体验同他人的关系的特定手段。我以为这种对待沉默的态度真是值得发扬光大。我提倡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特质。

     ……

    瑞金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你早年在巴黎的日子。我知道那时你是圣安妮医院的心理医生。

    福柯:是的。我在那里大约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

    ……

    瑞金斯:你能多谈一些在巴黎的研究工作吗?那时有什么人对你今天的研究产生过影响?你有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特别感激的老师?

    福柯:没有。我是阿尔都塞的学生,当时法国的哲学主流是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这些我都学过。但是我个人的研究动力来自阅读尼采。

    ……

    瑞金斯:人们经常提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法国浪漫作家们只看得到"视觉形象",对他们来说,音乐只不过是噪音而已……你的书中经常提到很多绘画作品,可是很少提到音乐。你是否同罗曼·罗兰所说的法国文化特征相一致呢?

    福柯:是的。法国文化中当然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音乐的位置。可是在我的个人生活中,音乐却是很重要的。我20岁的时候,第一个朋友就是音乐家。后来我又有一个朋友是作曲家……从他那里我了解了普莱(Boulez)的所有作品。这在我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首先,我接触到了对我来说就像是谜一样的作品。在这领域中我真是无能得很,至今依然如故。可是我感觉到某种陌生的、谜一样的美……

    瑞金斯: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首先对你的著作产生积极反响的是艺术家和作家,而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或是其他学科的学者。

    福柯:正是如此。

    瑞金斯:你的哲学同艺术有什么关系?

    福柯: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我谈到自己个人的经验的话,我还是感觉知识帮不了我们什么忙。政治权力有可能会摧毁我们,而世上所有的知识都阻止不了这种事情发生。我这么说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知道那是错误的),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体会来的。我知道知识能改造你们,真理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手段(也许我们所说的真理还解释不了什么东西呢),我们一旦掌握真理,自己就会得到改变。甚至我还会因此而得到解救,当然我也可能因此而死去,对我来说两者差别不大。(笑)

(节选自《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注释】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摘自“百度百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