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人生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

(2)、文章第⑤段举了曹雪芹、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3)、理解语段⑥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个谷底不可逾越

    ①有一阵子我工作和生活都不顺利,心情跌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就不断耐心地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高考失利;1983年,第二次高考失利;1984年,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1995年,辞职;1997年,第一次创业失败;1999年1月,第二次创业失败。为了躲债,一冬天没出过门,靠500斤白菜过活。1999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他问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②没错,这个人就是马云。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能在逆境中蛰伏、修行、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③谁都向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不是谁都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顺境和逆境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庸人在顺境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强者在逆境中振作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④也许,我们这次遇到的逆境,就是成功之前的最后一次挫折,就是人生抛物线上的最后一次低谷;也许前途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生活也并不是感觉中的那么枯燥乏味,挫折也并不是自己理解中的那么面目可憎。逆境转个弯儿,也许就是顺境。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在逆境中自怨自艾。他们即使在泥泞中也始终握紧了命运的方向盘,时刻准备着,为风雨未卜的前路蓄力导航。因而,当他们在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他们的内心也就格外从容。

    ⑤“成王败寇”的观念让我们深信:历史就是胜利者的宣言书,是失败者的审判词。然而,却有些失败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敬仰怀念。“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垓下被围的江东子弟项羽,败走麦城的关羽,为唤醒民族的觉醒而舍身求法的谭嗣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谱写了他们生命的千古绝唱。

    ⑥失败不可怕,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事的那份执著与坚持;失败不可悲,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人的磊落坦荡;失败不可怜,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生命中那股气节与高贵。失败者难道就不是英雄了吗?至少你努力过。

    ⑦邓小平说过:“凡是有点儿干劲儿的,有点儿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儿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海伦·凯勒也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有了信心和希望,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林、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间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确实,当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只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地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块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各题。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

比较阅读《女娲造人》和《风俗通》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女娲造人

袁珂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⑦“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⑧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⑨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⑩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⑪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⑫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⑬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⑭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⑮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⑯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⑰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风俗通》选段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走在故乡春风里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鸡鸭似乎比以前更多了。村头不知谁家的两头花斑奶牛,一前一后,正欢欣地朝着翠草芊芊的山坡走去。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细看,村里村外、墙偶石缝,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统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贺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油菜结籽的田野了。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创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