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小镇做题家”亦不平凡
①近日,“小镇做题家”成为网络热词更成为无数人自嘲的“梗”。“小镇做题家”最早被形容为一个人出生在小城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而考入名校的青年学子。他们通常是嘲讽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成绩优异的农家学子,但这无异于是一种不正确的,极度缺乏眼界的一种说法。在我国,大部分的人都出生在小城市,可以做的只能是通过不断的刷题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所有人的尊重。这正是我国提倡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一位青年人茁壮成长的一种向上精神,可以说“小镇做题家”绝对不是一种自嘲!它更像是大多数青年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肯定,是每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平凡人”的代名词,“小镇做题家”亦不平凡。
②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该被鼓舞而不是被嘲讽,而身为“小镇做题家”的青年人更不能被定义。北京朝阳眼科医院的陶勇医生曾说自己也是“小镇做题家”,在北大读书时也自卑过,把别人的休息时间用来奋起直追。曾经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题;后来都成为他拿着手术刀的底气。就像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中“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句话同样是对于“小镇做题家”最好的诠释,来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勤奋耕耘后的收获,难道不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吗?古语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前人总结的道理从来都是告诉所有的人,努力就应该有收获。
③“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汇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使我们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担天下之大任,这是古人的期许,也同样应该是每个青年的目标所在。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拼搏,2011年到2022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一直在千万左右,今年更是达到1193万的规模。而在这1000多万人中,大约只有40%的人能上本科。如果想要上顶尖学校,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群出身普通、缺乏资源支持的小镇青年脱颖而出,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和所谓的“优胜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难道不应该保持敬意吗?
④“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他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
⑤努力的人从来都是光芒万丈,我们不仅是小镇做题家,更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远方的目标,更在于自己脚下走过的每一条路,相信人定胜天。
(《人民日报》 有删改)
【补充材料】
十余年来,谢爱磊他通过自身经历和学术研究,发现“小镇”的定义范围扩大了: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县城青年,甚至包括都市青年们,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差。“小镇做题家”已经成为时代共同的意象和话题。令谢爱磊欣慰的是,考上高等学府的农村学生们在无奈、迷茫后,会不断反思和探索中成长,会重新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在他看来,“小镇做题家”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反身性思考。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农村和小镇学生在大学中经历的种种困境并非个体问题,而是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困境。当下的“小镇做题家”们会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后获得新的生活。
谢爱磊曾和编辑沟通,将书名上的“小镇做题家”加双引号。他担心读者将其污名化、简单化、刻板化,他希望跳出社会赋予“小镇做题家”的定义。
(注:谢爱磊,华南师范大学谢爱磊教授)
——摘自《小镇做题家》2024年5月北京发布会
小镇做题家:
ㅤㅤ学生问:我曾经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奋斗18年站在这里”是支撑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到了大学后才发现,当我把人生目标设定在“罗马”时,却发现生活水平的差异、眼界的高低,“罗马”像是一道我无论怎么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很迷茫、痛苦。请问,我该如何调整心态?“做题”于我,还有意义吗?
试题篮